文/张萌 天津泰达绿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增值税全电发票改革为企业财税管理带来的变化
实现无纸化办公。增值税发票依托数字化技术形成全面数字化电子发票(全电发票),从发票开具、流通、存档及报销等各环节均以电子化形式呈现,并且发票中的信息数据可达到互联互通的效果,将传统纸质发票转化为电子化共享发票,无须纸质载体,推进了无纸化办公的体系建设。
提高数据信息的时效性。基于“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化技术,开通权限并完成实名认证的企业办税人员可借助全国统一的电子发票服务平台的功能优势,直接通过客户端、移动端手机APP等随时随地开具发票,生成即时发票数据信息,有效突破了传统纸质发票的空间和时间限制。企业还可通过服务平台的税务数字账户完成全电发票的自动交付,大幅度提高了发票数据信息的时效性和流转效率。
促进财税一体化数据共享。全电发票的改革和应用帮助企业将纳税申报系统与EPR系统高度集成,利用信息化技术自动生成申报表数据,推动开票操作流程与EPR系统的快速联通。当受票方收到发票后,便可通过EPR系统与采购系统的订单模块及验收单相匹配,在提高业务周转率的同时还能共享至财务报销系统,实现业财税无缝衔接,打破“信息孤岛”。
增值税全电发票改革对企业财税管理的影响
税务合规性增强。税务机关可依据金税四期系统的推广政策实时监控企业税票全生命周期,而企业则需要更加严谨地预测税务稽核风险。全电发票取消了票面限额,采取“授信总额度管理”的方案,可以根据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级别、风险评级等因素来进行动态调整对授信额度。企业一旦出现税务合规或信用问题,开票额度就会被降低,甚至出现临时性中断开票权限等问题,促使企业增强规范化意识。
内控管理要求提高。税务机关通过协调金融机构、工商管理及民政等部门建立税务基础信息数据库,由此实现增值税全电发票基础信息数据的全覆盖,保证部门之间数据信息系统的关联性,促使企业加强内控管理,重新建立税务管理流程以适应全电发票监管要求,确保企业财税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运作。
推动财税管理数字化转型。作为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力,全电发票的应用为企业创建智能化会计管理系统提供了方向和目标,依托数字化技术可实现发票数据与交易信息的无缝对接,增强财税处理的精准度,进一步推动财税管理数字化的转型进度。
增值税全电发票改革中的财税管理困境
税务稽核风险增加。在产业数字化转型战略的推广下,全电发票数量逐渐增多,税务机关通过税务基础信息数据库进行大数据分析,更容易发现企业异常行为,对企业信用问题及税务合规问题及时予以处理。除此之外,企业要将数据资产转化为实际效益,但在财税管理中需要具备专业的数据管理水平和分析能力,然而部分企业的专业水平不高,无法满足税务机关精准的税收优惠政策的要求,致使在企业发展中无法适应全电发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
信息化建设有待优化。税务管理部门间协作不顺畅、税务管理部门和企业之间合作效果不佳也是当前较为突出的问题。从企业角度来讲,一些企业在实施财务管理时,运用的会计核算系统和税务系统中电子发票管理系统衔接不流畅,信息传输滞后导致格式存在差异,进而制约“互联网+”增值税全电发票全面应用的推广。同时,企业档案管理部门的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缺乏相应的改革,限制了电子发票服务平台信息检索和自动传输归集功能的便捷性。
数据资产管理模式亟须调整。全电发票的推行使得电子发票数量剧增,传统以纸质发票为主的管理模式无法满足高效率、海量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工作的需求,并且税务人员需要快速掌握全电发票的开票流程、采集及储存等技术,企业也要根据全电发票的流程和数据共享特征构建全电发票报销、入账、归档等管理体系。但事实是,部分企业的数据资产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现有数字化系统的数据分析、共享及储存能力无法支持海量数据的同步共享,极大程度地影响了全电发票的开票效率,降低了财税数据的管理时效性。
增值税全电发票改革中
提高企业财税管理效果的策略
加大财税监管力度。基于全电发票的电子化特性,企业及政务管理部门应树立“互联网+”税务管理理念,做好顶层设计工作。财务人员应快速熟练全电发票的操作流程、发票管理标准及数据分析要求,明确全电发票数字化转型的差异性,引导管理人员正确对待全电发票的申报流程,同时也应加强对全电发票的严格管控,避免重复开票行为;企业还应以系统性思维来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确保内部财务、采购及销售等部门的有效沟通,借助企业内部共享平台提高各项财税数据的流通性,重视上下联动的质效优化,切实做好基层税务执行及管理工作;对于特殊项目的财税管理而言,企业可积极同财税咨询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第三方机构进行合作,借助第三方的专业优势为企业提供财税管理咨询、税务筹划和审计等专项服务,便于采取有效措施规避财税风险,进一步提高企业财税管理水平。
加快财税数据的信息化建设。税务信息化建设是提升企业财税监管及全电发票管理系统水平的关键,企业除了要关注内部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并合理运用外,还要关注其在解决不同系统时可能出现的对接问题;企业应结合内部管理情况优化调整业务数据、财务数据和税务数据之间的互动和共享,对现有财税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依据当前全电发票的开票流程和标准提高企业内部财税信息系统的储存能力,确保其能满足全电发票的接收、管理等要求;借助大数据技术和字符识别技术强化系统的分析能力,以便能够准确识别全电发票的格式、类型和内容,完成对发票的核验工作,实现全电发票的自动化管理;企业应设立清晰完整的筛选指令支撑涉税信息数据库,实现对相关数据信息的自动识别与报警。
构建增值税全电发票监管体系。依托数字化技术,企业可对数据资产范围予以重新划定,根据业务类型将全电发票的基本信息、交易明细及关联业务等数据纳入企业特定的数据资产管理范畴;参考全电发票的监管标准,明确各类数据资产的属性,设立层次性数据分类机制,依照全电发票的敏感性、使用频率等建立数据安全防护机制,依据财税数据等级选择相应的加密技术、防火墙等对全电发票数据进行全生命周期安全防护:对于涉及企业核心业务的财务数据,需以最高等级的监管保护措施进行加密保护,并匹配相应指令,由企业最高管理层进行查验和访问,而一般性发票统计数据可归于普通等级。这样在保证数据管理效率的基础上还能够加强数据传输、共享及存储环节的安全性,以防数据泄露或被篡改,为企业稳定运营提供可靠保障。
提示: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