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访谈>正文
  • 荣金风:脚下这片土地让我充满力量

  • 责任编辑:新商业 2020-07-29 11:46:59
  •   微信图片_20200729113619.png

      文/朱宏清   王妤丹

      如果不是2020年初以来的新冠疫情,我可能很难见识到荣金风雷厉风行、急公好义的另一面。

      初识荣金风,是在一次商务性宴会中。荣金风刚好跟我邻座,只见跟各路嘉宾觥筹交错的她,言语温馨得体,谈笑风生中诙谐而不失幽默,满满的亲和力让她在举手投足之间给人以信赖感。

      然而,新冠疫情爆发后,让我见识了一个人是如何强势突破他人眼里的极限的。据来自相关政府部门的一组数据显示:

      在当地政府部门支持下,荣金风火线注册摩拉西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摩拉西斯”),先后投入8000多万元资金紧急转产防疫医用物资,短短几个月即实现口罩日产量470万只,一跃成为吉林省乃至东北最大的口罩生产、出口商。

      不仅如此,疫情期间摩拉西斯还累计向坚守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公安干警、检疫人员、环卫工人、学校师生、街道防疫人员、工地施工人员等捐献了价值2000多万元的口罩和防护服,受捐对象覆盖了吉林省绝大部分县级行政区。

      这还是那个温婉而谦和的女企业家么?

      心里像是被什么力量点燃了,我顿时对荣金风的故事充满了好奇。于是有了这次专访。

      每天亏200元的“倒爷”

      荣金风出身在吉林省榆树市的一个普通家庭。

      由于兄弟姊妹多,在荣金风少年时代,家里的经济很是拮据。

      为了改善生活,父亲开始做起了木材生意,每天起早贪黑地忙着在外面收购、装运、加工、联系生意,一天到晚很难见到他的身影。母亲则在家操持家务,生意忙时还要给父亲搭把手。

      父母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改善家庭经济条件上,无法腾出太多时间来照顾孩子们的生活与学习。

      那段时间,荣金风正在上中学。处于“放养”状态的荣金风成绩并不是很理想,为此她还挨过父亲的打。

      从小倔强要强的荣金风很懂事,她非常理解自己的父母,从未抱怨过他们。看到家中的生意在父亲不辞辛苦地操持下慢慢有了起色,她就想:要是我也能挣钱,父母就不用这么累了!

      高中毕业后,荣金风说什么也不上学了,向家里提出要自己做生意。

      父亲不想荣金风放弃上大学的机会,为此曾大发雷霆。

      但是,荣金风主意已定,父亲拿她毫无办法。

      就这样,荣金风从家里拿了一笔钱,买了一台当时农村很流行的双排座农用车,开始了她的商场初体验——倒粮。

      那段时间,荣金风每天早出晚归,从乡下农民手中收粮,装满一车后运到粮食收购商那里贩卖,想从中间赚个比较稳定的差价。

      这个模式本来挺靠谱的,但是魔鬼藏在细节里,到最后算总帐时,才发现每天净亏200多元!

      之所以亏损的原因,听起来如同东北二人转里抖出来的“梗”:荣金风天天去收粮,却不会认当时的大杆抬称,结果每一单都会亏掉一些小钱。所以,干得越起劲,收的粮越多,也就会亏损更大。

      “我是不是很傻很天真?”回忆起自己的第一次从商经历,荣金风笑呵呵地看着我说。

      面包原料店里的怪客

      第一次生意惨淡收场。

      家人的埋怨、朋友的轻看、邻里的嘲讽……

      这些,在荣金风看来都不算什么。

      她一心想着做成一次生意,给大伙看看!

      不服输的荣金风再次说服了家里,又找朋友借贷了部分资金。

      1998年初,长春市来了一位带着13万元“巨款”的年轻女子,她的梦想是:生产面包。

      榆树人来给长春人生产面包?

      相信天生富有娱乐精神的东北人听到这个消息都要笑了。然而,你能从这个笑话中打听到的,却只是荣金风脑海里的一个生意逻辑:什么赚钱做什么。

      在上世纪90年代,面包可是市场热销产品,不做面包做什么?

      这就是商人的直觉或者说对商机的敏感吧!

      你可以嘲笑一个创业者的失败,但同时应该对她的商业直觉致以敬意。

      来到长春后,荣金风立即租借厂房、购买设备、联络人手,一切按最高标准来做,目的只有一个:证明自己是做生意的那块料。

      但是,她又犯了一个跟第一次类似的错误:

      第一次是没把大抬称当回事,结果越努力越失败;第二次是没把面包的口感当回事,仍然是越卖力,越失败。

      荣金风第二次创业初期的危机,主要问题出在面包师身上。

      这位师傅是应聘来的,他向荣金风推销自己的技术如何好,荣金风也就信了,结果13万元全投进去,生产出来的面包却无人问津。

      “当时人均工资只有三五百块钱,我投了13万!”荣金风回忆当时的情况时说,她终于尝到了“破釜沉舟”的滋味——也许你会输得又像个笑话,但你就是内心不服气!

      接下来一段时间,长春市为数不多的几家面包配料店的老板们,互相传说着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有一位奇怪的年轻女子,天天来你的店里转悠。她不买什么东西,问她也什么都不说,嘴里还不时自言自语……

    112915750500.jpg

      这个奇怪的客人,让人心里发毛。

      她是谁,到底想干什么?

      这个人就是荣金风。两次摔倒在同一个问题上——忽视了对关乎生意成败关键细节的把控,她心里的疼痛和自责,又怎能向人说得出口?

      但荣金风不是一个容易陷入负面情绪的人,已经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她,决心一定要做成这门生意。即便她被现实打击到怀疑一切,也从没怀疑过她作为一个商人的直觉:面包就是好吃嘛,就是好卖呀!

      荣金风思前想后,认为做好面包的关键在于原料配比和生产工艺。

      为了搞清楚这两个关键问题,她白天去原料店蹲守,看别的面包厂都买哪几种添加剂,晚上回到宿舍认真钻研各种面包生产工艺方面的书籍和资料。

      就这样,荣金风仅用半个月时间,基本摸清了原料配比,又经过半个多月的反复试验,熟练掌握了面包的核心生产工艺。

      从此,她的荣达食品厂火了。

      由于口感好、香味浓、易保存,荣达食品厂生产的面包很快打开了销路。

      “最火的时候,我雇了60多个工人三班倒生产面包,一天最多消耗80多袋面粉。凌晨3点就有商贩在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等着买我的面包!”荣金风回忆起那段辉煌的高光时刻,脸上写满了兴奋。

      随后,她还亲自开发出了火腿面包等特色产品,让她的生意“好得一塌糊涂”。

      荣达食品厂的成功让荣金风明白,只要能吃苦,善于总结,自己还是能做好生意的。

      这是她从商以来第一次赚到钱——而且是大钱。那一年,荣金风只有23岁。

      虽然起于草根,也只是一个曾经籍籍无名,如同武侠小说里那种无门无派的路人甲——但相对于当时的绝大数人来讲,她成功了!

      不想让你看到我的落魄

      随着荣达食品厂进入稳定发展阶段,荣金风也走出了最初的焦虑,在生意中边学边干,逐渐完善自己,提升自我。

      工商、城管、税务等各种手续的办理,她都亲自去跑。生产加工、员工管理、设备维护、原料采购、产品销售各个环节和相关业务也是她亲历亲为去抓。

      在这些繁琐事务的办理中,荣金风逐渐完成了由一个青年女性到一个合格商人的蜕变。

      “正是荣达食品厂,让我学会了怎么做生意。”经营食品厂的那段经历,对于荣金风而言,是值得反复回味的。

      不过,在荣达食品厂生意蒸蒸日上的时候,由于各种原因,荣金风最终选择放弃这家食品厂。这一次选择,不再是关于成与败的自我实现,而是关乎舍与得的人生圆融。

      “辛苦了好几年,一下子什么都没了。”荣金风发现,短短几年时间,转了一个圈之后,自己的经商之路似乎又回到了原点。

      生意上的伙伴在疏远她,身边的朋友们也一个个离她而去。这让她产生了深深的挫败感。

      在人生的至暗时刻,有好几次,荣金风回老家榆树,都是等天黑了才偷偷进屋,天没亮就匆匆出门。

      荣金风回忆说:“经历了世态炎凉,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也认清了很多现实。好在身边有几个朋友,始终在鼓励我、开导我,帮我出主意和分析问题。”

      这几个朋友,在荣金风生意红火时看上去不显山不露水,不过分亲近也不太疏远。但当她落魄时,却非常热心地劝解她不要灰心丧气,一次又一次给她加油鼓劲,反复帮她分析优势和弱点,对今后行业选择进行严谨务实的建言。

      “我非常感谢那几个朋友,虽说没有在资金上给予任何帮助,但是他们让我走出了人生的低谷。他们对我,绝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荣金风始终铭记着这几位真心朋友对自己的默默支持。

      痛定思痛后,有过成功经验的荣金风很快走出了人生低谷。

      2001年,荣金风开始了自己的第三次创业。

      这一次,她选择的是医疗行业。由于资金不足,她从小诊所开始。尽管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但是凭着多年打拼积累的经验和韧劲,短短几年时间,荣金风就把公司的规模扩大到一家正规医院和五家诊所。

      此时,荣金风逐渐觉得她在医疗行业有点后劲乏力,凭她的学识和能力以及知识结构,很难在现有规模上再上一个台阶。

      就在她感到困惑的时候,又是身边的知心朋友开解她:“中国刚加入WTO,未来发展会越来越好,商机也会越来越多。医疗这边也做着,其它行业机会合适的话可以大胆尝试。”

      在朋友的鼓励下,荣金风开始跨界经营。她先是试着拉起了一支施工队承接各种小活儿,一边熟悉业务一边锻炼队伍。

      当看到吉林省开始推广集中供气时,荣金风马上招兵买马组建队伍介入到市政工程市场中,主要承接燃气管道架设安装工程,很快就成为了长春市燃气管道架设安装方面的一支重要施工力量。

      从燃气管道安装工程的红火业务中,荣金风敏锐察觉到国家的发展越来越快,经济越来越好。燃气管道大多是为住宅小区配套建设的,从火热的房地产行情中可以看出,土建领域应该大有可为。

      说干就干,荣金风立即扩大队伍,申请相关资质,开始介入到土建工程领域当中。近些年来,认识荣金风的人都说,荣总太忙了,打电话经常占线,见面谈事没说上几句就经常被电话打断。

      “这么多年,我有过一些成功案例,也经常上当受骗。但我觉得做生意就像做人,只要用心去做,付出总会有回报。一步步走到今天,一方面得益于身边真心朋友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国家和政府给我们创造的机会。”回顾20来年的从商经历,荣金风深有感触地说:“作为上世纪70年代出身的人,对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有着非常直观的感受。正是国家的快速发展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才让我们的生意越来越好,越做越大!”

      火线转产投身抗疫

      2020年春节前夕,就在国人带着年末的丰收喜悦,喜气洋洋地准备欢度春节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打乱了整个国家的节奏。新冠来袭,传播迅猛,国人闻之色变,世界一日三惊。

      疫情爆发之初,荣金风正忙于年终各项业务的收尾工作,没太关注新闻。当她看到武汉封城的消息时,疫情已经开始扩散了。

      很快,国家为应对疫情扩散推出了空前严格的防控措施,但口罩、防护服等日常防疫物资却极度紧缺,国家号召企业和商家转产急需的防疫物资。

      看到这个消息时,荣金风不由想到:也许我可以做点什么。

      雷厉风行的荣金风立即开始咨询手续怎么办理,需要哪些设备?她还担心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太小,又找到了两个好伙伴一起来做这件事。很快,荣金风就向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交了自己的申请。

      就紧急转产以及新办企业的筹办过程,荣金风介绍说,关于成立摩拉西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申请递交上去后,政府有关单位立即了解核实相关情况,并通过专门开辟的绿色通道很快就把相关手续批复下来,并在后续的设备采购、员工招聘、原料采购等环节主动跟进,为企业尽快投产想方设法排忧解难。

      “这次相关手续的办理是与政府打交道最愉快、最舒心,也是最有效率的一次。”荣金风感慨道,“应对这次疫情,从中央到地方,我们国家非常给力。”

      各种手续办理很快是真的,原料设备到位也很及时,政府的各种帮助也都是真心实意,但问题出在跨界上。

      当时的形势是全面封锁,人员物资流动非常困难。在政府各部门一路绿灯的高效协助下,人员、设备、原料、环境消杀在正月初八全面到位后,政府要求尽快形成生产能力。

      为了达成这一目的,荣金风与两个合作伙伴带着数百名员工住进了车间,与员工同吃同住,在与外界隔绝的环境中学习技术、调试设备、组织生产。她没想到的是,这一住就是三个多月。女儿去找她,也只能隔着工厂的大门看几眼。两个合伙人的妻子为照顾他们及员工的生活,也搬进了公司当起了炊事员。

      疫情猛形势急,时间紧任务重,加之全新领域业务不熟悉,为尽快形成规模产能,荣金风在那三个多月里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加班熬夜在这里成了家常便饭。用她自己的话说:“我从来没有这么拼命过。”

      付出终有回报。来自政府方面的数据显示:自疫情爆发以来,摩拉西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累计投入资金8000余万元,招聘员工600多人,先后建成成人医用口罩生产线27条,儿童口罩生产线24条,投产N95/KN95生产线23条;口罩日产量达470万只,短短几个月就发展成吉林省乃至东北最大的口罩生产、出口供应商。

      前不久,我们在榆树市见到了荣金风。她这次回到家乡,是专程给即将重返校园的家乡学子带来了价值15万元的口罩和防护服。这是她第二次向榆树捐赠防疫物资。

      据统计,荣金风旗下的摩拉西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疫情期间累计向坚守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公安干警、检疫人员、环卫工人、学校师生、街道防疫人员、工地施工人员等捐献了价值2000多万元的口罩、防护服,受捐对象覆盖了吉林省绝大多数县级行政区。

      我问她,不到半年时间捐出价值2000多万元的产品,心疼不心疼?荣金风说:“这不是心疼不心疼的问题,而是应不应该的问题。”

      荣金风告诉我们,这些年借着国家发展的大好形势,自己事业略有所成,也能从中获利,国家有需要,当然应该响应号召。身为吉林人,能够有机会为家乡做点事情,为抗疫略尽绵薄之力,也是一名商人的本分和责任。因为,“中国这片土地,让我在从商道路上充满了无穷的力量。”

    提示: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猜你喜欢

    无相关信息
  • 于烈英:三十年对太极的别样情怀
  • 丛培刚:一心干好一件事 成就中国“辣根之父”
  • 四十年磨一剑 周德文一辈子为民营企业发声
  • 陈祥毅:契约精神的捍卫者和培塑者
  • 叶林:以工匠精神写就传奇一生
  • 一位民企老板的告白:提成工资制反而养了懒人
  • 荣金风:脚下这片土地让我充满力量
  • 记山东尚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编推荐 ...
  • 打扮家斩获“2021年最具创新力家装平台”荣誉...

  • 一对一辅导前十名大智教育给出高中学习方法,建议收藏...

  • 潮动蓉城,中石油携手舒达源亮相成都国际车展...

  • 滚动新闻 ...
    新闻排行 ...
  • 风险提示: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关于我们 | 杂志简介 | 法律声明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E-mail: cbmag@163.com  律师团队:北京正大律师事务所  联系QQ:360737408
    (C)版权所有 中国商业期刊网     京ICP备1303470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