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正文
  • 价值共创:消费者与智能科技企业价值共赢之道

  • 责任编辑:新商业 来源: 中国商业期刊 2025-07-15 10:04:41
  •   文/郝艳鹃 湖北民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在技术赋能的大环境下,消费者不再是传统价值链末端的“价值传递终点”,而是变成了价值网络中的“共创主角”,企业的战略核心也从聚焦产品转向了用户生态。以小米科技为例,深度融入企业价值创造体系后,催生出“连接—接触—分离”的螺旋式发展路径,这不仅重塑了“技术—用户—企业”三方的协同关系,还构建起一个具有自组织特点的价值共生网络。研究表明,在智能技术的推动下,价值共创已经打破了传统的线性交互模式,形成了一个多触点、强反馈的立体化创新生态系统。

      智能科技企业与价值共创的关系

      价值共创的理论内涵

      价值共创理论指出,传统产品主导模式把企业当作价值创造的主角,消费者只是“价值传导终端”,扮演功能性角色。而服务主导逻辑的范式变革,重塑了价值创造的基本框架,将企业和用户定位为价值共生体。

      价值共创的核心是构建多主体协同的价值生成系统,其理论框架包含三重关键内涵:主体交互性体现在组织与用户通过资源要素的协同整合,形成价值增值网络;过程动态性表现为价值创造系统的持续演进,包含能力要素重构、关系网络调适和价值形态迭代的复合机制;用户主体性则意味着消费者从市场响应者转变为价值定义者,通过深度参与产品全周期管理,实现价值话语权的结构性提升。

      智能科技企业的特征

      技术驱动性。智能科技企业的技术驱动性体现为三方面:高强度研发投入。持续加码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吸引顶尖人才团队,推动智能语音交互、家居互联等技术突破,奠定产品智能化基础;快速技术创新。采用“小步快跑”策略,每周迭代更新,通过用户反馈快速优化功能与体验,保持市场领先地位;技术驱动的产品差异化。企业依托先进技术开发独特功能,优化芯片性能增强处理能力,从而满足细分需求,强化用户黏性。三者协同形成技术闭环,既加速技术商业化落地,又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成为区别于传统企业的核心特征。

      生态协同性。智能科技企业通过构建开放生态系统实现协同发展,通过IoT(物联网)平台开放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接口整合智能硬件厂商和开发者资源,形成互利共赢的生态圈。生态协同的核心在于数据共享与流动,企业通过分析用户行为数据优化产品设计和服务体验,同时反哺合作伙伴。这种协同还体现在产业链深度整合上,从研发、生产到销售的全流程协作,显著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商业效益。

      消费者参与智能科技企业价值共创的现状

      小米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智能科技企业,通过“用户深度参与价值共创”模式构建核心竞争力:举个例子,小米依托MIUI论坛、米粉节等平台,鼓励用户直接参与产品设计;通过开放IoT平台整合紫米、石头科技等生态链企业,实现技术互补与资源共享。小米探索分层激励机制与区块链技术,推动共创价值可追溯计量,以“技术—生态—用户”三位一体战略重塑智能科技行业价值共创范式。

      平台化生态的协同创新。智能科技企业通过构建开放平台整合跨领域资源,形成“企业—开发者—用户”协同创新网络。小米的IoT平台连接超5亿智能设备并开放API接口,形成硬件、软件与服务的生态闭环,那就是企业提供技术标准与供应链支持,开发者贡献创新应用,用户通过设备交互生成数据价值。平台通过能力互补实现资源高效配置,小米“投资+孵化”模式培育200余家生态链企业覆盖智能家居、可穿戴领域,形成差异化协同效应,这种协同网络产生显著价值增值效应,形成“用户增长—生态强化—价值提升”的正向循环。

      数据驱动的深度协同。基于协同演化动态能力框架,用户行为数据的资产化转型正重构企业价值创造模式,驱动决策机制从经验导向向智能决策演进。以小米生态系统为实证,企业通过构建用户数字孪生模型与需求动态映射系统,将碎片化反馈转化为产品创新参数。依托NPS(净推荐值)监测体系与多变量测试矩阵,扫地机器人产品实现基于用户轨迹大数据的算法迭代,而物联网平台的数据融通机制则赋能生态伙伴进行产品性能调优,衍生出智能设备保险等跨界增值服务。数据要素的流动与重组催生出“需求洞察—资源配置—价值衍生”的螺旋式创新循环,构建具有弹性响应特征的市场适应机制。

      消费者参与智能科技企业价值共创的路径

      连接阶段——需求整合与平台化匹配。智能科技企业基于服务主导逻辑构建开放平台,通过“用户画像系统+需求池管理平台”双轨模式实现需求与资源精准匹配。小米的MIUI论坛作为核心交互平台,超千万用户通过功能投票、使用反馈表达需求,用户提案占系统迭代内容的30%。企业通过AI分析用户行为数据,动态优化资源配置,小米IoT平台利用地理位置数据优先为高活跃用户推送新品体验资格,使需求响应效率提升40%。同时,开放API接口吸引开发者与生态链企业形成“用户需求—技术供给”匹配网络。这种平台化架构能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消费者通过贡献需求数据成为价值共创起点,企业通过算法匹配与资源对接实现技术响应,双方在互动中形成协同演化动态能力,为后续价值共创奠定基础,体现了企业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转型路径。

      接触阶段——协同设计与资源互补。在资源互补层面,小米提供技术与供应链支持,消费者贡献专业知识与社交网络;能力共建方面,小米通过开发者社区开放自动驾驶数据接口,邀请科技爱好者参与算法优化,既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又增强用户对品牌的技术认同。这种“用户贡献创意—企业转化落地—用户验证反馈”的闭环模式,使消费者从需求提出者升级为价值共创的直接参与者,形成可持续的协同演化能力体系。该阶段体现了消费者深度参与对产品迭代与生态创新的双重驱动作用,为智能科技企业构建竞争优势提供关键支撑。

      分离阶段——反馈闭环与价值再分配。在价值分配层面,小米采用分层激励机制:物质激励包括积分兑换、推荐返现;精神激励授予“荣誉开发组”身份、邀请参与线下活动;长期绑定机制如用户信托计划与数据资产分红,实现价值共享。同时,小米整合用户数据驱动跨域创新,将IoT设备使用数据共享给保险企业开发定制保险产品,创造新的价值增长点。这种“贡献—收益—贡献”的良性循环,既优化了产品体验,又增强了用户黏性。该阶段体现了企业通过反馈机制实现价值捕获与再分配,让消费者从价值创造者转变为持续参与者,推动智能科技企业构建数据驱动的价值共创生态。

      基于服务主导逻辑与协同演化理论框架,解构智能科技企业价值共创的用户参与机制。以小米生态系统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揭示出用户主体经历“需求图谱构建—研发协同迭代—体验反哺优化”的三阶跃迁过程,形成“连接—接触—分离”的闭环演进路径。这些调查研究不仅证实消费者角色从“市场响应终端”向“生态共建节点”的范式迁移,更阐明数据要素流动与生态协同效应在服务生态系统重构中的核心作用,为智能经济时代的价值共创研究提供了“技术—组织—用户”三元协同的理论解释框架。

    提示: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猜你喜欢

    无相关信息
  • 价值共创:消费者与智能科技企业价值共赢之道
  • 网络经济重构会计生态链
  • 基于“金税四期”房地产企业税务筹划的破局与重构
  • 管理会计通过业财融合推进企业战略决策落地
  • 增值税全电发票重塑企业财税生态
  •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痛点与突破路径
  • 郭振宇:咬定敏感肌 小赛道也能闯出新天地
  • 瞿 芳:小红书直播里的生长逻辑
  • 主编推荐 ...
  • 打扮家斩获“2021年最具创新力家装平台”荣誉...

  • 一对一辅导前十名大智教育给出高中学习方法,建议收藏...

  • 潮动蓉城,中石油携手舒达源亮相成都国际车展...

  • 滚动新闻 ...
    新闻排行 ...
  • 风险提示: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关于我们 | 杂志简介 | 法律声明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E-mail: cbmag@163.com  律师团队:北京正大律师事务所  联系QQ:360737408
    (C)版权所有 中国商业期刊网     京ICP备1303470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