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正文
  • 国有企业非法人印章滥用的“黑洞”与“破局”

  • 责任编辑:新商业 来源: 中国商业期刊 2025-07-15 09:49:05
  •   文/钱绮 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在国有企业中,实体印章与电子印章都是企业行使职权的关键法律凭证。印章使用是否规范,直接关系企业的责任履行和权益保障。因此,有效防范用章风险便成为国有企业经营活动有序开展的基础,更应成为企业管理者的职责。一些国有企业的金融风险防控能力不足,很多时候都与印章管理体系存在漏洞有关。

      国有企业印章管理现存问题

      制度体系不完善。如今,部分国企的印章管理制度与实际业务需求并不匹配。例如,过于注重行政章、合同专用章的备案审批,却忽视了对非法人单位印章的全流程监管;审批流程只看重行政层级把控,没有引入法律风险评估机制。这些漏洞会不同程度地对国有企业管理造成影响。

      权力滥用现象突出。个别的印章保管人员会擅自使用公章授权他人交易,如何借此机会中饱私囊。在现行法律体系下,这类行为没有直接触犯强制性条款,相关交易依然具有法律效力。如此一来,企业随时可能陷入法律纠纷。

      非法用印问题频发。与管理规范的行政印章相比,非法人单位印章(尤其是项目部印章)被盗用、违规使用的情况更为突出。最常见的就是有人把伪造的文件混入正式文书里加盖印章,这类案件如今已成为国有企业涉诉纠纷的主要类型。

      伪造印章犯罪多发。现行印章备案制度仅设两年追溯期,超期后印章真伪便无法核验,不法分子借助这一空档伪造国企印章进行犯罪。由于违法成本较低,这类案件在大型国有企业中也较为高发。

      表见代理风险积聚。如果员工在企业不知情、无授权的情况下,违规出具加盖企业印章的空白合同、文件等,属于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这些材料一旦被违规使用,就会使企业卷入法律纠纷。

      流程管控失序。企业的用印审批、保管等环节缺少统一标准,印章容易随意放置。这不但会让人有机会违规操作,而且在出现问题后难以追责。

      登记制度执行不力。用印登记若出现漏记、误记等情况,会使记录与实际用印情况脱节。这种偏差不仅削弱了监督工作的实效性,也难以进行事后追责。

      失效管理机制缺失。印章遗失后未第一时间公示声明,作废印章也未彻底回收销毁,这就给失效印章留下了被非法使用的隐患。

      岗位轮换制度缺位。印章管理人员若长期处于固定岗位,就难以及时察觉潜在的管理漏洞,进而可能引发严重运营风险。

      监督机制形同虚设。常规检查往往更关注业务推进情况,却忽略了用印合规性的审查,导致问题发现不及时,整改措施也难以发挥作用,进而影响了风险防控水平的提升。

      国有企业印章管理和使用现存问题的影响

      滥用印章对国有企业的财产安全构成威胁。现实中,不乏印章实际控制人凭借职权便利,暗中与第三方进行违规甚至是违法交易,这类行为会直接导致国有企业出现大额资金损失或国有资产流失。持续发生此类情况,会不断推高企业面临的金融风险,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印章盗用、私盖的危害不容小觑,常让国有企业付出沉重代价。曾有企业采购人员私盖公章,将劣质建材引入建筑项目,这些不达标的材料如果用于工程建设,无疑会给企业埋下安全隐患。一旦出现问题,企业不仅要承担直接损失,还要承受声誉受损、市场份额下降等影响,大量资金被迫投入善后处理,金融风险也随之攀升。

      伪造印章的后果严重且明确。这类行为不仅会对企业资产安全构成威胁,还可能衍生出一系列违法犯罪问题,其危害性会随着用途的拓展而不断扩大,必须从法律和管理层面予以严格防控。

      增强国有企业金融风险防范能力的印章管理措施

      增强全员印章风险防控意识

      国有企业要筑牢印章风险防控体系,需建立系统性管理机制,让风险防范意识渗透到日常运营的每个环节。

      在意识培育方面,构建覆盖全体员工的常态化培训机制至关重要。企业要为管理层开展合规决策专项培训,使其强化责任意识;对基层员工,则要通过模拟操作、案例剖析等方式,重点其培养风险识别和应急处置技能。

      把合规用印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对关键岗位实施动态管理。对于未通过定期资质审核的人员,安排进行再培训或调整岗位。通过激励机制和约束措施双管齐下,推动印章风险防控责任有效落实。

      严格落实印章全过程管理

      国有企业制度执行关键在于构建印章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印章刻制是首要关口,必须严格审批,统一由公安机关备案机构制作,并及时完成备案登记。

      保管环节采用双人双锁、分离管控模式。重要印章专人分管,用印审批与执行岗位相互监督,避免权力集中风险。使用时依托电子化审批追溯系统,业务部门与分管领导双重审核;外出用印全程监督,杜绝违规操作。

      针对偏远项目部等管理难点,通过签订责任承诺书、开展突击检查,实现监管全覆盖。审计、法务等部门协同联动,定期核查用印审批流程、台账记录等,形成完整管理闭环,确保印章管理万无一失。

      要想确保印章使用安全,其存放环境至关重要。印章需置于装有防盗装置和监控设备的专属区域,每次使用完毕必须及时锁入柜中。若印章管理人员岗位变动,必须办理好交接手续,确保管理责任无缝衔接。​

      一旦出现印章丢失或被盗用的情况,应第一时间报警,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在回收环节,项目完工或机构重组时,相关印章要及时上交主管部门统一销毁。若因特殊原因需暂缓销毁,必须提交书面申请,将责任落实到人。通过对印章使用各环节的严格把控,可以有效维护印章法律效力,切实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加强印章专项监督检查

      企业需强化印章管理工作,完善违规行为处置流程。印章主管部门承担统筹管理职责,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开展印章普查与定期抽检,使用单位则落实日常管理与使用责任,形成“领取、保管、责任”一体化的管理机制。通过对印章刻制、领取等开展全面核查,结合项目审查与审计监督,实现对印章流转及使用情况的全程监管。办公信息系统为印章管理提供辅助支持,也为技术升级预留空间。印章主管部门可结合企业实际需求适时引入数字化工具,持续提升印章管理效能。

      印章主管部门需总结实践经验,定期梳理风险警示案例库。针对涉嫌职务侵占、伪造公文等重大违纪线索,打通纪检、法务、审计多部门联动的专案查办通道。同时细化违规行为认定标准,覆盖未经审批私刻印章、越权用印等情形,构建多维惩戒体系。

      具体按违规情节设立“教育警示—经济追偿—纪律处分—刑事追责”四级处置机制:造成经济损失的,按损失金额10%~100%追缴责任;涉及职务违法的,同步启动“一案双查”;典型案例在企业内部通报以形成震慑。此外,还要将问责结果与绩效考核、职务晋升挂钩,通过全链条管理强化责任落实。

      印章使用与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制度建设要覆盖印章使用的全流程,以此堵塞管理漏洞。若是印章管理能做到全面、有序,就能有效防范潜在风险,保障经营活动的合规性与安全性。

    提示: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猜你喜欢

    无相关信息
  • 国有企业非法人印章滥用的“黑洞”与“破局”
  • 解锁国企全面风险管理新境界
  • 时代徽商:从古道驼铃到智造经纬的天下胸怀
  • 邱坚强:制度、团队、分红如何折射森马价值
  • 许存耀:用拖鞋敲开全球市场的中国匠人
  • 刘欣欣:从消费互联到产业互联 华住的数字进阶密码
  • 张 颖:融资这场 “攻坚战”这样打才有效
  • 重构烟草零售生态的信任密码
  • 主编推荐 ...
  • 打扮家斩获“2021年最具创新力家装平台”荣誉...

  • 一对一辅导前十名大智教育给出高中学习方法,建议收藏...

  • 潮动蓉城,中石油携手舒达源亮相成都国际车展...

  • 滚动新闻 ...
    新闻排行 ...
  • 风险提示: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关于我们 | 杂志简介 | 法律声明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E-mail: cbmag@163.com  律师团队:北京正大律师事务所  联系QQ:360737408
    (C)版权所有 中国商业期刊网     京ICP备1303470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