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前卫 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农业农村水利局
花山区农业农村电商现状及发展规划
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总面积179平方公里,人口近50万,是该市的核心主城区。涉农区域辖1个乡镇、4个街道、14个行政村,规划布点3个中心村,拥有140个自然村和1个国家4A级旅游区。该区域农村人口3.3万人,占总人口的6.8%。耕地面积4.36万亩,林地面积4.12万亩,水产养殖面积0.5万亩。花山区农业体量虽小,但作为典型的城郊(都市过渡)型农业,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
随着数字化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花山区按照以“建成花山区生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中心”为目标,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链条发展”的思路,结合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农业电子商务“136”工程(搭建一批平台,推进三级示范,构建六个支撑),形成农业商务线上线下同步推进的格局。目前,花山区已基本建成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网络体系,打造了应用广泛、配套完善、保障健全的全区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格局。
现阶段,花山区农村信息化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尽管经过多年努力,该区农村信息化水平已有所提升,但仍面临设施分散、信息孤岛、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同时,政府引导扶持力度不够,缺乏示范突破口和模仿样板,信息化、数字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头作用有限,循环内生动力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发展电商的积极性。
在明确发展原则与方向的同时,应整合资源、项目打捆、借船出海,调动社会力量,融合多方资源,实现互利共赢。坚持规范运作,严把平台企业及产品入口,确保质量和网络交易安全。坚持循序渐进、分步实施,鼓励探索实践,有效引导农业电子商务快速健康发展。
在目标任务方面,要建成2个农业电子商务平台,3个APP(手机软件)专业应用平台。确保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上网率达100%,应用率达60%。同时,建设1个农业电子商务示范街道、8个示范村,实现农业电子商务交易额2亿元以上。此外,培育1个年交易额达到1亿元以上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3个年交易额千万元以上的企业,以及10个年交易额百万元以上的企业。
主要重点任务
搭建一个“1+1+N+X+Y”生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平台体系
首先,打造1个区级一流农产品综合性平台,即“花山农产品数据化智能供应链平台”。
其次,建设1个葡萄草莓种植合作社行业综合性平台——花山葡萄草莓电子商城。该平台由区农委牵头,霍里街道配合,选择电子商务发展公司负责其建设和运营。
再者,“N”部分将由区旅游局牵头,通过搭建APP,整合全区相关旅游资源,包括规模农旅企业,如秀山生态园(桃李春风、蔓覃云上农场等)、一大批农家乐以及各个家庭农场的数据资源,实现网上预订、领养种植地块、种植采摘、亲自体验农事等活动,进而建设具有乡村旅游农家乐特色的网站平台。
接下来,“X”部分旨在引导区级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合社建设一批特色单品平台。由区农委牵头,区级行业主管部门指导,相关企业负责平台建设和运营。茶叶、蔬菜、水果、特种养殖等特色单品平台建设将由相关区部门牵头负责。
最后,“Y”是指鼓励城乡青年建设一批个体网店。由各街道牵头,相关社区和村具体负责实施。
推进三级农业电子商务示范工程
建设农业电子商务区级平台。遵循“一网多用、城乡互动、双向流通、融合一体”的思路,建立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网络体系,逐步实现快递到街道、配送到村组、电商氛围浓厚、配套体系健全的全区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格局。
建设农业电子商务示范街道。选择霍里街道,充分利用其商贸中心、乡村庄稼医院、邮政所、村邮站、村民活动中心、农村青年创业基地等现有资源,支持供销、邮政、电商、流通、快递等行业在此建设电子商务终端服务网点,为农村居民提供网络代购、产品代销和配送服务。
建设农业电子商务示范村。结合美好乡村建设,依托“万村千乡”工程,建设农村服务站点,解决“购销两难”问题。鼓励电子商务融入农业,引导村民自建网站或入驻第三方平台开设网店,销售本地农产品或加工品。
构建全方位农业电子商务服务支撑体系
建立农产品生产物联网体系。利用技术手段实现农产品生产全程可控,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合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争创农产品“三品一标”,打造花山区特色网络品牌。强化质量安全监管,落实标准检测,健全可追溯体系,确保网销农产品质量安全。
建立人才保障体系。实施“全民触网”工程,培育一批农业电子商务创业带头人。实施“全企上网”工程,通过直播带货和电商平台,借船出海和借鸡生蛋模式,帮助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电子商务业务,增强区域引导、行业辐射和产业带动能力。
建立网络基础体系。结合信息惠民国家试点等项目建设,推进“三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融合,进一步改善农村网络基础设施条件,提升通信业务服务质量和水平。充分利用基本网络建设、资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使全区所有行政村光缆宽带通达率达100%。
建立物流配送体系。合理规划和布局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发展与电子交易、网上购物、在线支付相协同的农村物流配送服务。整合物流资源,完善面向农村的综合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支持农民专合组织建设集检测、预冷、分选、加工、冷藏、配送和信息平台功能于一体的农产品集配中心。
完善农村支付体系。配合协调银行系统,推进移动金融建设,推广和应用网络和手机支付,为农村居民提供网购、网销“一站式”综合服务。
打造农村技术需求服务体系。针对不同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即时网络服务,为广大村民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及时排忧解难。
具体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花山区农业数字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农业电子商务。各涉农街道亦需成立工作组,制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推动互联网生态农业健康发展。
做好分工协作。以街道为实施和责任主体,区农委牵头制定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区财政局负责经费保障,区农委、旅游局等负责行业平台建设及特色农产品组织,区市场监管局负责电子商务企业(网店)登记,银行负责指导开发专项信贷产品,相关通信公司等负责改善农村网络基础条件并给予优惠,物流部门负责农村物流网点建设。
加大资金支持。统筹各级支农资金,每年从专项资金中划拨部分用于农业电子商务的扶持、奖励、培训及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各涉农街道亦需安排专项经费,为农业电子商务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做实政策扶持。每年认定一批规模大、成长性好、创新能力强的农业电子商务重点示范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并给予一次性奖励;同时安排经费用于组织论坛和技能培训等工作。
强化宣传引导。各涉农街道和区级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利用各类媒介广泛宣传示范企业和典型人物事迹,提升示范效益,营造良好氛围。
落实目标督查。将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工作纳入全区农业农村工作目标考核,区委区政府目标督查办需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以确保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提示: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