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中华文明不断流的基因密码 ——兼论易羊会长“正道传承”说
作者: 玄贶 责任编辑:新商业 来源: 中国商业期刊 2025-08-16 17:46:46
-
-
汉字:中华文明不断流的基因密码
——兼论易羊会长“正道传承”说
文|玄贶
“殷墟甲骨距离现在3000多年,3000多年来,汉字结构没有变,这种传承是真正的中华基因。”
一、汉字之根:象形于物,凝文明魂魄
汉字始于“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象形智慧。
• 甲骨文“日”如圆日悬空,“月”似新月弯弯,以简练线条直指自然本质;
• “家”字:屋宇(宀)下有豕(猪),再现农耕定居文明的生活图景;
• “礼”字:祭祀器皿盛放美玉,凝固“敬天法祖”的信仰内核。
这种“观物取象”的造字逻辑,将宇宙规律、人伦秩序镌刻于字形,成为中华文明的精神胎记。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汉字从诞生之初便承载着文明基因的完整图谱。
易羊会长言:“象形于物,正道传承。”
汉字以具象为锚,以抽象为帆,使虚无缥缈的“道”有了可触可感的载体。

中国全息姓名学研究会 易羊会长
二、超时空纽带:突破语音藩篱的文明黏合剂
汉字维系文明连续性的核心密码,在于其超越方言隔阂、贯通古今的“超语言性”:
• 粤语“我”读“ngo”,官话读“wǒ”,但书写同为“我”,表意文字消解了语音分歧;
• 今人读《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汉代学童所见字形无二,文明训诫穿越两千年毫厘不爽;
• 西夏文、契丹文随王朝湮灭而消亡,汉字却因“形义独立于语音”的特性,成为多民族共享的文明公约数。
如青铜器何尊铭文“宅兹中国”,穿越三千年宣告“中国”之名;
敦煌遗书以汉字书写梵语佛经,见证文明交融——汉字是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最大公约数”。
三、典籍长城:以文字铸就的文明防火墙
汉字构建的典籍体系,是中华文明免于断流的“防火墙”:
• 《尚书》 记载尧舜禹禅让,奠定“天下为公”的政治伦理;
• 《诗经》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早于西方两千年提出“小康”理想;
• 二十四史 以五千万字连绵成史,成就人类唯一完整保存的文明编年。
当古埃及纸草书朽烂、古巴比伦泥板碎裂,中国以竹简承《道德经》、丝帛传《周易》、雕版印《金刚经》——汉字载体迭代而文脉永续,使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传承观成为现实。
四、文明韧性:汉字熔铸的五大突出特性
总书记概括的中华文明五大特性,皆与汉字深度互嵌:
1. 连续性之基
贾湖遗址八千年前刻符→甲骨文→楷书,汉字演化链完整实证“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
2. 创新性之器
从雕版印刷到信息时代GB2312编码,汉字载体革新永续文明活力。
3. 统一性之维
“书同文”奠定秦朝大一统,今日新疆出土汉简与长沙走马楼吴简字同形似,见证“车同轨”的文明凝聚力。
4. 包容性之证
汉字吸纳梵文“卍”作“万”、满文创制参照蒙古文,多元文化在笔画间交融共生。
5. 和平性之彰
“和”字从禾从口,昭示“民以食为天”的生存智慧;“武”字由“止”“戈”构成,深植“止戈为武”的和平基因。
五、文明新章:从“汉字基因库”到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数字文明时代,汉字迸发新生:
• 人工智能:汉字矢量模型破解“一字多义”密码,推动自然语言处理突破;
• 国际传播:全球190国开设孔子学院,《汉字五千年》纪录片风靡海外;
• 文化创新:故宫文创将“乾隆通宝”变潮流符号,字节跳动用“甲骨文表情包”唤醒古老字符。
当玛雅文字成为考古密码,楔形文字锁入博物馆,汉字却在智能手机上跳动——它既是文明的活化石,更是生长的生命体。
结语:文字不灭,文明永续
“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
——许慎《说文解字》
汉字如一条不竭的长河:
• 上游,贾湖先民在龟甲刻下“目”字符号,点亮文明星火;
• 中游,王羲之醉写《兰亭序》,“之”字廿态尽显飘逸风骨;
• 下游,今人以指尖在屏上书写“和”字,传递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东方智慧。
易羊会长谓之“正道传承”,正是汉字以形载道、以文贯道的伟力,让华夏文明如北斗运转,永不失序。此乃中华文明独步世界五千年而不断流的终极密码——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汉字与我皆无尽也。”
提示: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猜你喜欢
- 无相关信息
-
-
汉字:中华文明不断流的基因密码 ——兼论
-
玄贶道人:道的最高境界是“无为”
-
玄贶:打破门派壁垒形成“实用为本、多元互补”的生
-
玄贶:装修设计师学习传统风水文化的必要性
-
玄贶分享为什么青岛能够跻身新一线城市
-
天圆地方:中国住宅方正的哲学与缺角之辨
-
玄贶:高考热潮的反思——《道德经》视角下的教育异
-
玄贶:全息姓名学是传统文化研修学者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