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访谈>正文
  • 红枣大王石聚彬:小红枣叩开大市场

  • 责任编辑:cbmag 2010-03-30 08:00:00
  • 红枣大王石聚彬:小红枣叩开大市场
    主持人:肖东坡
    嘉  宾:石聚彬    “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枣树的七十二变
      他是中国红枣产业的领跑者,他是传统红枣文化的发扬者,他让千百年来低端循环的最普通的农产品衍生出百般变化,跃上了从未有过的发展高度。他本人也先后获得了“全国青联委员”、“河南省劳动模范”、“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中国青年群英会模范”、“CCTV年度三农人物创新大奖”等荣誉称号,他就是“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石聚彬,他20年如一日,将传统“仨核桃俩枣”的小生意做成了大产业。
      主持人:树上红枣,浑身是宝。怎么讲?
        石聚彬:原来枣是救命树,现在把枣当成摇钱树和致富树。所以大家都认为枣是人们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主持人:红枣到了咱们手里都能变成什么?
        石聚彬:我们现在总共有两百多个品种。脆枣口感非常好,到嘴里后马上脆。还有芝麻枣,还有我们用枣做的沙琪玛。
        主持人:还有枣片,各种各样水果的味道。
        石聚彬:人参味的、草莓味的、哈密瓜味的等等。
        主持人:还有什么?
        石聚彬:枣干。就是把整个枣去头去尾,只要中间的精华部分,厚度是一样的,可以打开即食,可以煲汤、泡茶。和茶叶泡在一块儿,口感非常好。
        主持人:还有什么?
        石聚彬:还有像野酸枣、阿娇枣、枣粉。用粮食做的粉状食物大家看到很多,公司生产的枣粉是中国人的咖啡,对老年人和儿童非常好。
        主持人:直接用水冲就可以喝。
        石聚彬:还有枣博士,这是中国红枣的极品。一颗枣可以换15个馒头,3.6元一颗,大概200块钱一斤。
        主持人:这个枣有何不同?
        石聚彬:是有机枣。而且从种植、管理和生产环境都有不同。大家都知道环境造就一切,没有好的环境能长出这样的好枣吗?
        主持人:你这个枣施肥吗?
        石聚彬:施的鱼肥。
        主持人:枣树不一样吗?
        石聚彬:枣树是一样,这个树都是几百年的树。
        主持人:没有低于100年的?
        石聚彬:不是100年,而是300年以上的树,这是枣博士。
     
    缔造红枣的产业王国
      今天,琳琅满目的枣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及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新郑市枣树的种植面积多达22万亩,年产红枣3000万公斤,目前这里农民大部分收入来自于枣,这样一个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的拉动,使当地农民户均增收6000多元。
       主持人:各种各样的枣产品,每年销售额达到多少?
      石聚彬:今年也不多,大家都说做了大生意,实际不是什么大生意,今年卖了六个亿。
      主持人:怎么把目标瞄上红枣的?
        石聚彬:当年当村主任的时候我想,乡亲们种出来的红枣又大又甜,但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我们能不能把红枣搞一些深加工?所以我们和郑州联运公司联合办了一个加工厂,加工红枣,就是酒泡枣,结果这个技术不成功,市场也没有找到。这样我们就还是卖原枣,1986年第一批枣到南方去卖,卖了以后赚了两万多块钱。到1987年的时候,大家认为这个有钱赚,很多乡亲们都把他们的枣交给我,让我到南方去卖。
        主持人:拉到什么地方?
        石聚彬:拉到深圳,谁知到深圳以后一看,行情饱和了,没有卖掉,枣放不住又发霉了。
        主持人:怎么办?
        石聚彬:最后我一下在深圳住了55天,把枣全卖了,赔钱了。
        主持人:后来还经历过很多事,包括到郑州办印刷厂,一干5年。你印刷厂干得好好的,什么原因让您再次决定回乡呢?
        石聚彬:因为我说过,我生在枣乡,长在枣乡,和枣乡有着浓厚的感情。我这个人非常倔,从哪儿摔倒,还要从哪儿站起,我一直在想着红枣,做着红枣梦。1992年,我去看红枣市场,遇到了我们乡镇党委书记,这个书记当时邀请我回到家乡办企业,给了我很大支持,把乡镇企业的一个食品加工厂给我,让我搞加工。我记得1992年6月20号正式签订的合同,8月20号,我就开始投产了。
        主持人:结果怎样?
        石聚彬:一投产结果生意还不错,看到了商机勇往直前。可是在乡镇,企业受空间的局限怎么办?我想自己要出去创办一个企业。我通过朋友到郑州贷款100万,年利息是两分,建起了自己的新工厂。
        主持人:最好的时候怎么样?
        石聚彬:我们生产的枣三天一卡车,全部拉到广州、深圳,由深圳广凯副食品批发市场生产。
        主持人:再往后呢?
      石聚彬:我在南方收钱的时间,认识了一位何经理,他请我吃饭的时候,我看到面汤里放的有红枣,吃枣的时候还要吐核。回来以后我就琢磨这个事,后来我们就做了无核枣。
      1994年,在广州春季会议上,被新加坡一家公司的老板看上,他当时就下了订单,要了两吨。很快卖完了,他又下了订单,在新加坡的市场卖得很好,很多外贸公司找到我,让我给他加工。
        主持人:你的买卖就更大了对吧?赚的钱更多了。
      石聚彬:不是,订得多了,肯定慢慢价钱降了下来,因为科技含量不高,结果很多人做,由每吨2.3万降到2.1万,再降到1.9万,一直在下滑,到1997年,无核机心枣的技术传到河北、山东。我们卖2万多一吨的时候,还是先给钱后给货,到了大家都做的时候,降到7000、8000多一吨,还是先给货再收钱,我一看里面没有利润可做了,就不干了。
     
    免费扶贫创业,开创连锁经营新模式
      在事业的不断发展中,石聚彬和他的团队采用了连锁经营的模式。由“好想你”提供统一的店面装修、店内布局、员工着装以及配货,连锁经营商充分享受“好想你”巨大的品牌影响力和产品质量保证。“你创业,我拿钱。赢利共享,赔了算我的”这振聋发聩的口号,是石聚彬率先提出的“免费扶贫创业模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石聚彬面向全国那些生活贫困但有勤勉精神和创业热情的农民,为他们免费租店面、免费装修、免费培训、免费供货,直至开店营业,农民将享受零风险经营。
        主持人:最关键的时候你的创意让你开了新的店?
      石聚彬:1997年,无核枣已经没有利润空间了,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可是企业要生存怎么办?只有创新出来新的产品,企业才能够继续发展。
      有一次,我几个人一块吃饭,有人抽烟,我就拿着烟盒看,烟盒非常轻,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人卖烟,因为烟盒携带非常方便,抽烟的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在兜里装着,我就想,如果烟盒能把我们的枣装进去多好。后来就一直在琢磨,把原枣放进去不行?如何改变枣的形状?能不能把枣切成片?或者打成浆?只有改变枣的形状才能装进去。后来又想把枣做成口香糖的形状,于是走访了一些食品专家,才定下来外表用烟盒的包装,里面用口香糖的包装形式,就有了现在的这种包装。产品刚出来起了两百多个名字,在选名字的时候争议很大。
        主持人:现在的名字是你选的吗?
        石聚彬:是。
        主持人:“好想你”,你是怎么想的?
        石聚彬:女子结合为“好”,家庭有儿有女为好,好的事情、好的品质,好就是一种高尚的东西。好字是一个非常时尚的字。
        主持人:当时怎么定下这个名字的?
        石聚彬:因为我们是做农户产品的,昂贵的广告费我们拿不出来。所以首先我们要有奇特的包装,其次,要配上一个温馨、真情、浪漫的名字,琅琅上口,在人们心中可以很好地传播,这样我们可以马上得到市场和社会的公认,也可以很快进入市场。
        主持人:后来慢慢的,新疆、西北地区都是因为这种产品加工带动起来了。
      石聚彬:从“好想你”枣的诞生,把红枣产业逐步地托起了,后来大家都来做红枣。后来我又想,如果我们把红枣从生产层面和包装形式都不断地提高,让人们感到,不仅仅是农户产品还是一种装饰品,这样肯定会更有市场。
      这样,我们第一家专卖店开了以后,在郑州很快掀起了红枣风暴。现在到郑州,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红枣专卖店,不管是卖茶叶的还是卖糖果的,门头都挂着枣字,证明枣不在集贸市场卖了,现在进入到高档的商店里,有自己的专卖店。这样就推进了红枣的产业发展。
        主持人:现在搞产品加工带动了多少人?
        石聚彬:单说新郑一个地方就有十万大军在做红枣。
        主持人:听说培训不少农民?
      石聚彬:红枣是农民种出来的,有好的技术和标准的管理才能种出好的枣,有好的原料我们才能生产好的产品,所以我们公司就给农民培训。可是刚开始他们并不想要培训,我们还要给他奖励,来一个人培训,我们还得给他五块钱。这样,大家通过培训了解到这个培训对他是有帮助的,种枣树的技术越来越高,就不再发钱了。
     
      结语:绵延横亘的黄河故道,在豫西山区向豫东平原的过渡地带上,积淀出一大片土质沙性而非常适合种植枣树的地块。传说这里最早的枣树林是华夏始祖黄帝钦定的轩辕贡枣林。斗转星移,光阴荏苒,如今这里的枣树面积达22万亩,被誉为中国红枣之乡,在这片以枣闻名的土地上,枣乡汉子石聚彬,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续写着以“坚韧、自强、情义、关爱”为核心价值的红枣文化,走出了一段发展红枣产业走向富裕的传奇之路。

    提示: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猜你喜欢

    无相关信息
  • 于烈英:三十年对太极的别样情怀
  • 丛培刚:一心干好一件事 成就中国“辣根之父”
  • 四十年磨一剑 周德文一辈子为民营企业发声
  • 陈祥毅:契约精神的捍卫者和培塑者
  • 叶林:以工匠精神写就传奇一生
  • 一位民企老板的告白:提成工资制反而养了懒人
  • 荣金风:脚下这片土地让我充满力量
  • 记山东尚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编推荐 ...
  • 打扮家斩获“2021年最具创新力家装平台”荣誉...

  • 一对一辅导前十名大智教育给出高中学习方法,建议收藏...

  • 潮动蓉城,中石油携手舒达源亮相成都国际车展...

  • 滚动新闻 ...
    新闻排行 ...
  • 风险提示: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关于我们 | 杂志简介 | 法律声明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E-mail: cbmag@163.com  律师团队:北京正大律师事务所  联系QQ:360737408
    (C)版权所有 中国商业期刊网     京ICP备1303470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