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毛艺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西宁供电公司
职工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要想实现发展目标,企业必须依靠职工。作为新时代的工会组织,要认真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职责,将“三个服务”品牌建设作为工会工作切入点和突破口,使职工能够体面劳动、舒心工作以及全面发展。推动“三个服务”品牌建设落实落地,能够满足新时代职工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积极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不仅是企业深化改革和调整经济发展结构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职工队伍稳定的重要保障。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企业的发展自然而然地会面临诸多挑战。当前,企业职工越来越重视维护自身的权益,再加上人才是企业的重要财富,基于以上两点,工会组织应当高度重视职工服务工作。
架起服务职工的桥梁。工会是企业服务职工的基础组织之一,面对全新的发展态势,必须坚持以群众路线为核心的工作方针,结合企业实际优化职工服务工作。具体而言,工会要不断提升服务基层、服务一线职工的能力,切实解决一线职工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急难愁盼”事项,以此提升职工的归属感,增强企业的内部凝聚力。
企业推动“三个服务”品牌建设落实落地的做法
牢牢把握发展机遇,维护职工权益,做好“诉求服务”品牌
建立健全职工诉求服务体系。企业可以制定《职工诉求服务管理实施方案》,打造实体职工诉求服务中心(站、点),将其作为联系和服务职工的“绿色通道”,架好与职工紧密相连的“连心桥”,从而有效激发职工的主人翁意识。
在此基础上,企业还能拓展职工诉求服务体系功能,特别增设心理辅导、心理减压以及心理问题咨询等重要服务内容,实现对职工心理问题的早期干预,全面提升职工心理健康水平。同时,企业还要探寻职工诉求的内在规律,从多个方面出发进行关联分析,力求能够准确了解职工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满足职工的迫切愿望,确保职工诉求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牢牢把握和谐劳动关系,为职工办实事,做好“普惠服务”品牌
优化职工疗养服务。企业优化疗养管理模式,可以保障职工的身心健康。在此基础上,深化疗养内涵,也就是将职工疗养和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可以实现以学促思、以思促行、以行促效。
做实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企业应当落实相关责任,健全困难职工帮扶制度,确保帮扶资金可以足额到位。这样一来,企业就因人文关怀而具有了“温度”,让每一位员工都能感受到细致关怀。
落实“三必贺、四必访、五慰问”工作。坚持在员工生日、传统节日、结婚生育时进行祝贺;在职工退休离岗、职工本人或直系亲属去世、职工本人生病住院时必访;在开展重点工作、表彰劳模、慰问困难职工、关怀异地干部以及出现突发状况时进行慰问。企业确保“三必贺、四必访、五慰问”制度的覆盖率达到100%,以此突出服务职工的普惠性。
坚持春送技术、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服务。企业扎实推进职工创新活动,持续推进“送清凉”慰问活动,并坚持开展岗位练兵活动,以不断强化福利保障工作,让每一位职工都能感受到企业的支持与关怀。
牢牢把握文化价值引领,筑牢职工精神家园,做好“文化服务”品牌
筑牢职工文化阵地。企业将职工文化阵地建设作为重要载体,致力于打造温馨的职工精神文化家园。例如,企业推广职工数字阅读平台应用,可以为职工提供“文化加油站”,让他们随时都能享受丰富的文化资源。
繁荣职工文化创作。企业精心策划并开展职工创作活动,可以促进先进文化进基层;举办职工文艺展演,助推职工创作出骨干、出新人、出成果,可以全面展现高原电网职工的新时代风采。
推广全员健身运动。企业以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搭建职工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活动平台,可以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活动的参与率和覆盖面,职工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能享受文化生活的乐趣。
提升职工文化团队水平。企业应当选择扎根在基层、活跃在基层、奉献在基层的企业文化骨干,促使他们能够创作更多反映职工生产生活、展现企业发展面貌的优秀文化作品,为建设职工文化阵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企业推动“三个服务”品牌建设
落实落地的效果
打造“诉求服务”品牌,能够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开展职工“诉求服务”的品牌建设,践行了“以职工为中心”的理念。它让“想发声、敢发声、能发声”成为现实,员工因此真切感受到了企业给予的温暖和关怀。同时,这一服务品牌的建设可以为职工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参与企业各项管理活动的平台,有效解决职工关心的实际问题。“诉求服务”是适应新发展阶段职工维权工作现状的必然产物,它能促进企业和谐发展。在推动企业民主管理方面,“诉求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探索新时代职工新愿望、新需求、新问题提供了方法。
打造“普惠服务”品牌,能够满足职工美好生活需要。一系列旨在为职工办实事的项目,有针对性地解决了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显著增强了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企业致力于优化职工疗养体验,切实做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坚持“三必贺、四必访、五慰问”,同时打造“四季”服务品牌,让职工群众共享改革与发展的成果,从而更好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通过树立主动服务、超前服务的意识,企业推动了服务职工工作的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确保打通服务职工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打造“文化服务”品牌,能够筑牢职工精神家园。企业致力于丰富“家”的内涵,打造职工群众的“文化加油站”,充分发挥优秀职工文化团队的引领作用。通过文学作品、文艺节目、优秀歌曲等形式塑造人物典型,讲述精品故事,可以继承并发扬优秀的企业文化。这些文化成果,诸如舞台剧、原创歌曲以及微电影等,生动展示了企业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典型形象并通过讲述经典故事,为职工提供了更高水平、更多样化的精神文化服务。这一系列举措不仅筑牢了职工的精神家园,还使得职工能够舒心工作、全面发展。
提示: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