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正文
  • 活下去!挑战极限式地降低成本

  • 责任编辑:新商业 来源: 中国商业期刊 2022-07-03 12:37:36
  •   文/陈春花知室联合创始人

      活下去是企业在危机中的基本选择,也是最表征的判断标准。保有现金流是企业能够活下去的核心关键,甚至对很多中小企业而言是生死攸关的根本要求。

      获得良好的成本能力是企业保有现金流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在危机之时,我更强调的是挑战极限式地降成本。

      在平时良好的经营环境下,很多企业比较强调扩张。但面对像疫情这样不稳定的环境时,企业更需要的反而是怎样调整自己的发展模式,把那些没有质量的增长以及损耗拿掉,优化亏损业务,保证现金流不断。

      在此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企业要有能力帮助自己渡过难关,挑战极限式地降低成本,也就是比平常降低成本的力度还要大。

      “挑战极限式地降低成本”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三星为了自救提出的,它意味着以下三件事:

      第一,杜绝一切浪费。

      企业在顺境时,管理中会有很多浪费成本的地方。比如会议成本,很多高层为了证明自己忙,喜欢开会,会议让所有人停下正在做的事,这是巨大的浪费。

      再比如流程成本,本来两个人交流之后半个小时就可以马上解决的问题,却选择了借用流程来解决。一个流程走下来要至少经过三个人,同时还要三四天的时间,这也是一笔很大的浪费。企业需要简化流程,提高效率。

      第二,停止亏损业务。

      以前宽松的时候,某个业务亏损也没关系,未来还有机会。但危机到来,企业在现金流紧张或者没有现金流的时候,这些亏损业务需要停止,企业已经没有资源和空间去支撑亏损业务。

      第三,尽快找到有效业务流。

      减掉一些东西的同时,还要增加一些东西,通过关注真正的顾客价值,产生当期的现金流进来。企业可以在业务上做调整,在好的业务方向上让成本的效率更高。

      在挑战极限式降低成本时,一方面要严控资金、效率;另外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业务价值“加减法”,针对业务价值进行调整。

      这也是企业获得现金来源的一个有效途径,可以帮助企业在应对危机的同时,获得新的业务能力和新的业务价值。

      在逆境中,很多企业提到降低成本,有一个关键词是裁员。但在我看来,企业在逆境中如何生长靠的是员工,而不是靠裁员。

      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是提高效率,而效率来源于员工,员工愿意改变和贡献效率是在危机中实现增长的前提要素之一。

      所以在危机中,核心在于怎么释放员工的能量,帮助企业渡过危机。就像在疫情危机之中,很多餐厅或零售都停滞了,但有一些员工给出了一些解决方案,通过当直播员卖货,贡献出自己的效率,给公司雪中送炭。

      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员工对于市场及顾客的敏感度,有时会超过管理者。释放员工能量,依靠员工的创造力与行动力,往往能够获得更直接的笑脸。正如德鲁克指出的那样,提升经济绩效的最大契机,完全在于企业能否提升员工的工作效能。

      如何释放员工能量?企业可以采取五个行动:激发员工事业心、尊重员工的贡献、授权员工去改革、人先于利润、给员工自我发展的机会。

      员工决定着企业的成本,如果员工的产出高,创造的价值大,整个企业的成本其实会相应降低。所以在危机时,优秀的企业会想办法留住员工,留住人才,甚至借助于危机,吸纳其他企业流动出来的更优秀的人才,让自己企业的人才结构更加优化。

      这些企业很清楚:企业战略的实施需要更好的人才结构,企业的持续发展完全取决于人才本身。更明确地说,成功的领导者依靠的是,创造出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激发人们的力量。

    提示: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猜你喜欢

    无相关信息
  • 朱先春:企业创造高绩效的核心要素是人本动力
  • 刘青萍:引领世界500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 陈俊长:以核心技术提升易司拓的行业领导力
  • 李 雄:资本运作者要保持行业领先的专业意识
  • 谢 琨:钱塘天誉“士族大宅”的创建者
  • 外贸风险管控要突出全过程信息识别与整合
  • 出口型企业要有效平衡电子商务的双重影响
  • 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怎样避免成为“背锅侠”
  • 主编推荐 ...
  • 打扮家斩获“2021年最具创新力家装平台”荣誉...

  • 一对一辅导前十名大智教育给出高中学习方法,建议收藏...

  • 潮动蓉城,中石油携手舒达源亮相成都国际车展...

  • 滚动新闻 ...
    新闻排行 ...
  • 风险提示: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关于我们 | 杂志简介 | 法律声明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E-mail: cbmag@163.com  律师团队:北京正大律师事务所  联系QQ:360737408
    (C)版权所有 中国商业期刊网     京ICP备1303470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