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商战>正文
  • 爱上非洲,从这里开始

  • 责任编辑:cbmag 2010-02-07 08:00:00
  • 爱上非洲,从这里开始
    文∕季琦  汉庭酒店集团创始人 执行董事长
    不能拍照的机场
      提起非洲,脑海里是遥远、荒蛮、战争、落后等等,这一次和朋友相约去非洲的民主刚果,心里也是惴惴的,不知等待我们的是什么?
      刚果位于非洲中南部,横跨赤道线,面积230万平方公里(约相当于中国的四分之一大),资源极其丰富,曾经是比利时殖民地,目前有内战,主要在东部,和乌干达、卢旺达接壤的地区。人口五千多万,有254个部族,战争主要也是和种族冲突相关。和中国建交。艾滋病的发源地,是目前世界上艾滋病最多的国家。
      早先的时候,法国人占领了民主刚果西边的刚果,比利时的一个雇佣军,大约一个排的兵力占领了目前民主刚果的首都金沙萨,因此民主刚果就成了比利时的殖民地。独立后,成立了扎伊尔共和国,总统蒙博托和毛泽东还有交往,后来被东部的部族武装推翻,成为目前的政府,但东部武装因为种族和政见等原因,不服政府挟制,目前仍然是战乱不断,但主要局限在东部。
      这个国家资源丰富,盛产铜、钻石、钴等,森林覆盖面积大,但因为历届政府治理不力,加上连年战乱,经济极不发达,是世界最贫困的国家之一;这个国家和战乱、毒蛇、病毒、贫穷等联系在一起,说起来实在有些害怕。
      从巴黎到金沙萨的航班上以黑人为主,也有小部分白种人,华人好像就是我们两个。同去的朋友曾经在刚果的领事馆工作过,对那里相当熟悉,倒也让我心安不少。将近7个小时的飞行,飞机降落在刚果机场。
      机场是个老建筑,和国内小机场一样,不用摆渡车,直接走下车,接人的人就在飞机下面。军人和边防(也许是)排成一溜人墙,我们在人墙中间走向出口。气氛有些不一样,有点像有战乱的非洲。
      正在犹豫中,来接我们的人迎上来,拿走我们的护照和行李牌,我还有些慌张,要知道这种地方被骗子骗走护照那可就麻烦了。哪知道那个接我们的人,领着我们过边防、过海关,居然一路绿灯,根本没人查我们的证件,他们的VIP原来是不用检查和过关的。
      机场外面好多人,乱哄哄的,还有拉客的,有点像我们某些地方的火车站,出来一个游客就嗡上来一批人,相互拉生意,抢客,不趁机偷点东西就不错了。我拿出相机想拍几张照,接机的那位黑人兄弟马上坚定地跟我讲:不能拍照。
      机场不能拍照,我还是第一回听说,看来真是到了非洲了。
      出了机场,走在机场通市区的公里上,和我们农村的乡村公路差不多,没有路灯,路两边都是人,据说是下班的工人,等车回家。一路上的建筑很破,最破的是车,那些车怎么形容它的破旧都不为过,车里还塞满了人,据说都是二手车,以日本的品牌为主。
      好不容易看到前面有两个宏伟的建筑,朋友介绍说是中国援建的,一个5万人体育馆,一个像人民大会堂一样的青年宫。看来中国和非洲人民的友谊确实深厚。
      进入城区后,也不像一个大城市,有点像我们老家县城,只是规模大些,但和我们县城比少些路灯和高楼。接下去就入住酒店。
     
    刚果金的“高端“酒店
      对于酒店的兴趣已经渗透到血液里,几乎成了本能。
      在这个遥远的地方,我还是花了半天时间考察了一下金沙萨(民主刚果的首都,这也是民主刚果俗称“刚果金”的原因)的酒店行业。
      我们住在Grand Hotel,据说是城里最好的两家酒店之一,在使馆区,靠近刚果河,属于“高尚区”,治安好。
      从进酒店大门一直到房间,我怎么也不相信这是刚果最好的酒店。大堂甚至没有我们东单店的大堂大,灯具倒是水晶的,客房就是我们国内某个地级市的三星级宾馆的水平,家具陈旧,设施一般。电视是20吋的飞利浦,保险箱有警示说电池不足,我也没敢用。
      到了第二天我去看了城里的另外一家“最好”的酒店,才相信我住的酒店是两家最好的之一。而且两家的房价也明白告诉你,单间房价要240美金以上,后面两天到的中国其他单位的人都没有订上。
      城里另外一家高档酒店Hotel Memling,位于闹市区,门外都是小商、小贩,感觉很不安全。大堂刚刚装修,油漆味道很浓。尽管如此,大堂里还是挤满了人,生意很好是很显然的。很庆幸住在Grand Hotel了,这个酒店外面乱的有点像纽约的黑人区,不敢在酒店外面随便走。
      我们还看了两家中型酒店,有一家相当于国内个体旅馆,但很旧了,卖价100美金。另外一家刚刚装修好,内部装修相当于农家乐的水准,120美金。
      我们也没有兴趣再看了,看来刚果金首都金沙萨的酒店水准相当低,目前“高端酒店”处于供不应求的地步。好几家中字头的企业想在这里投资酒店,甚至当地的一些大集团也想进入这一领域。
      综合看下来,刚果金的酒店服务业相当于中国70-80年代的水平,高端酒店相当于3星级标准,客源主要以国际客人为主,辅助以国内少部分高端客源。没有中间客源群,更没有低端客源。
     
    “天堂”或者“地狱“
      已经是来金沙萨的第三天,整个城市大概兜了一下,也在最繁华的市中心下车走了一下,已经形成了对这个城市的初步印象。
      道路窄,不平,灰尘很大,有人戏称这里的道路像麻将里的“九饼”。
      汽车旧,大多为报废车,排放不达标,空气质量很差。
      街道脏,到处是垃圾,这里不像我们原来想象的那样,污染少,生态原始,相反,汽车尾气很重,扬尘搅和得空气污秽浑浊。
      不安全,主要是小偷较多,走在大街上,连和我一起的“老非洲”都得东张西望,随时提防可能出现的问题。
      城市不发达,最豪华的商业街最多和一些县级市的市中心差不多,新楼较少。
      城市管理水平很差,公交站点管理不严,马路上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停车上客,随便什么车子都可以拉客做生意。
      卫生条件差。第一天我提出要去吃非洲当地的菜,接待我们的朋友带我们去一家部长经常光顾的餐厅,我想应该是这个城市吃当地菜最好的地方了吧?到了那里我们兴致冲冲拿了(自助餐)好多菜,准备好好品尝一下“非洲大餐”。但看到带我们去的哥们根本就不吃,问了半天,他才告诉我们他不敢吃,怕不卫生。倒是我们两个中国人,无知者无畏,吃得很开心,包括炸虫蛹、上尉鱼(当地的一种鱼)、烤香蕉等。我吃了一盆,又去拿一些,跑回自助餐台一看,上尉鱼上面叮满了苍蝇,顿时胃口全无,还没好意思告诉同伴们,怕请客的人尴尬,吃的人反胃。
      看来生活在中国这样的国家真是幸福,虽然上海大部分时间也是笼罩在“烟尘”里,跟非洲的城市比还是天堂。
     
    闪耀着艺术火花的非洲大地
      在考察酒店的时候,看到橱窗里有一组非常显眼的非洲艺术雕塑,其中有一尊作品吸引了我。
      同行的朋友居然知道雕塑的作者Liyolo,说是刚果金最有名的艺术家,以铜雕塑见长。听他这么说,估计价格不菲,也就没有买的念头了。开车的司机说有一个艺术学院里有便宜的艺术品卖,我们就驱车前往了。
      我们进到艺术学院的校园里,路边的学生雕塑作品将外面的喧闹一下隔绝在另一个世界。
      我们是在校园里的一个艺术品商店买东西的,这里的东西比外面摆摊市场上的整齐一点,价格适中,环境也很安静,可以静静地挑选。这里还是有很多慕名而来的人,在我们采购当中,还碰到一个中国维和部队的上校带朋友来采购。
      我们到达的时候,碰到停电(金沙萨经常停电),混混暗暗,看不清楚,我们挑了一些东西,和看门的阿姨结账。有一个木雕开价300美金,我那朋友杀价到100美金,那个阿姨死也不肯,叫她的老板来请示。来的这个黑人大妈,重新看了一下价钱,告诉我们搞错了,原来那个木雕是30美金一个,可以还价到25美金。我们听完哈哈大笑,对那些东西根本没有价格的概念,同时也改变了我对非洲人的看法。
      正在我们“友好”的讨价还价中,我们开头提到的,这个国家最有名的艺术家Liyolo忽然出现在我们面前,原来我朋友委托学校的艺廊老板帮我们问我喜欢的那个铜雕的价格,艺术家听说我们是来自中国的客人,就亲自上门来见我们,实在有些出乎意料。
      {分页}Liyolo是一个很随和的老人,六十多岁。我们问他那件作品的价格,他说要问他太太。最后价格没有谈拢,我觉得有点贵,但是老头还是很热心地邀请我们第二天到他家里做客。
      Liyolo早年在奥地利留学,出类拔萃,学校留他任教,但他还是选择回到祖国,继续他的艺术追求。刚果金独立后,他为国家创作了许多作品,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持盾牌的革命者”。他是刚果金最著名艺术家之一,是国宝级艺术家,知名度很高,连给我们开车的黑人司机都知道。
      第二天我们如期赶到他在郊区的家里。原来他太太是奥地利人,他们在维也纳学习的时候认识,后来跟随他回到非洲。在Liyolo的书房里挂着他们年轻时候的照片,照片上的姑娘非常漂亮。
      老头开心地带我们参观他的工作室,给我们一一介绍他的作品和每个作品的故事。他们家占地很大,布置得非常有气氛,一看就知道是一个艺术之家,使我想起了电影上看过的那些大师的工作室。
      大师忧伤地讲述了战乱中这个家被毁的经历,连做雕塑的炉子也被砸掉了。同时他也为这个国家的现状担忧,为非洲的艺术前景担忧,认为西方的艺术污染了并扼杀了优秀的当地艺术。
      非洲并不总是荒蛮和落后,他们的艺术和智慧同样熠熠发光,只是需要我们多一点好奇心,走近一步,就会看到这些智慧的火光。
     
    在刚果的中国人
      和我同去的朋友和大使原来认识,有幸能够和中国驻刚果金最高行政长官认识,并近距离交流。
      大使是江苏无锡人,原来在驻法国使馆,调来刚果金不久。个子不高,清瘦清瘦的,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人很实在,没有架子,听到几个人对他的评价都很高。
      到达第二天,受邀到大使官邸晚餐,一个面积很大的院子,两层楼的房子,普普通通,装修很旧了,但依然显示出中国大使官邸的气派和特色。菜的味道很正,像这个官邸一样,厨子应该是南方的,味道有些江南味。在非洲能够吃到家乡的口味很亲切。
      中国使馆位于很好的位置,一边是最繁华的闹市区,一边是刚果河。金沙萨高楼不多,我们在屋顶将周边的环境一览无余,金沙萨的城市建设之落后也是一清二楚。
      刚果虽然资源丰富,但是基础设施很差,没有高速公路,有些地方连路也没有,河流上鲜有桥梁,电力不稳定,要将这里的资源运出去成本很高。
      这几年中国人和中国企业越来越多,一些大的企业如华为、中信已经在这里建立了基地,国家还成立了中非基金,改过去的援助为商业行为。如果中非基金认可的项目,你只要出资18%,基金投资12%的股权,其余的由国家开发银行贷款。也就是你在非洲投资,只要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导向,有18%的自有资金就可以了。
            在一个货运码头我还碰到几个中国人,福建的,做日用百货批发和零售生意。他们从大的批发商那里买东西,然后深入到刚果金的农村和其他城市,兜售这些货物,其中的辛苦自不必说。
      想想这些在非洲工作的人们,确实不容易,他们为中国的国家利益或者企业利益长年驻外,和家人分离,生活条件和国内相比差很多,在非洲这样的环境里创业实属不易。
      他们的行为让我感动,他们的精神让我钦佩。在地球的这个角落,有这么一群人,奋斗着,奉献着,他们实际上代表着中国探索着、开拓着。
      
    原始非洲的企业家
      接待我们的叫Rawji家族,在机场的时候已经领教过不用过安检和边防就可以入境的厉害了。后面的几天才慢慢了解这个家族在这里的实力。
      他们是巴基斯坦人,已经有第三代在刚果金奋斗,目前主事的是兄弟四个。最初到这里也是一无所有,取得了一点成绩,又碰上战乱,暂时躲回到巴基斯坦。但发现那里也没有他们生存的空间和机会,一切都按部就班,难以有所作为。在战乱后又回到了这里,重新开始。
      他们先是从贸易开始,从印巴、中国进口货物到刚果金,再将刚果金的东西运出去卖。慢慢有了自己的码头、船队,在刚果金的几个主要城市还建立了自己的商业据点,初步形成了全国性的商业网络。要知道在这么一个基础设施极不发达和连年战乱的国家,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商业网络是非常有价值的。供求双方的信息收集、采购、物流、销售的一条龙解决方案等等,为这个家族在刚果金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他们最有前景的是银行,拥有刚果金第二大的商业银行——Raw Bank,在金沙萨满街都可以看到他们的广告。他们还包了一架飞机,带我们一群人去看了位于下刚果省的分支银行。他们积极地在中国企业间活动,希望做中国企业在刚果的业务。有可能若干年以后,Raw Bank会成为刚果金最大的银行,那时的Rawji家族更是如虎添翼了。
      他们同时具备非常好的耐心和商业嗅觉,利用刚果的战乱,在危机的时候购买地产。在我们乘飞机去下刚果省的途中,他们还带我们看了位于一个出海口的地,一条长长的海堤延伸到海里,就是一个天然的码头,他们买了海堤的一部分。刚果金只有很短的海岸线,而这块地是海岸线上最黄金的位置。
      他们也很重视对下一代的培养,他们送第三代到英国、美国留学。他们并不封闭,老爸这一代精通法语,英语也还可以,并且在欧洲打拼过。儿子精通法语、英语,甚至当地的土话。他们在中国还有公司,已经是一个国际化的架构。
      这个家族的人都非常精明和勤奋,对外面的世界很了解,如印巴、中国、欧洲等。同时具备勤奋、知识、精明、坚韧这几个要素,在这么原始的非洲,不成功才怪。
      中国的企业要在刚果扎根、成长、壮大,他们可能是伙伴,也可能是对手。但他们的坚持和灵活是不是我们的中字头企业也能够具备呢?
    非洲之印象
      去之前对非洲的认识,在经过4天的粗略游览后,改变了很多。
      非洲并不是很热,气候比夏天的中国好多了。
      非洲也并不都是战乱、疾病,只是曾经有过战乱,有些脏而已,并没有战争的危险和瘟疫的风险。传说中的蚊子好像对我也很客气,没有给我留下“纪念品”。
      非洲并不贫乏,资源极其丰富。原来看到美国和欧洲,都感慨上天对他们很慷慨,真可谓“得天独厚”。但在看了非洲以后,发现非洲的资源才真是上天的偏心,太丰富了。尤其是我在乘了飞机低空飞越下刚果省的途中,一路上看到的地方都非常美,河流很大、很急,发电根本用不着“三峡”,森林覆盖率很高,很多地方都没有人烟,到处是湿地。
      在经济上,非洲是个非常初级阶段的市场,相当于中国70-80年代,但发展的速度应该会比中国发展的速度慢2-3倍。中国用了30年走到今天,非洲可能要用100年的时间。
      非洲适合两种人去闯荡:一种是一无所有的人,只要有胆量、能吃苦耐劳、头脑灵活就一定可以在非洲赚到钱。少则几十万一年,多的可以达到上百万。如果能够象Rawji家族一样持之以恒地在非洲经营,做出一个非洲的李嘉诚来也不是没有可能。
      另一种是国字头的企业,有实力、有理想、有后台,有可能像外资当初来中国一样,在许多领域取得很好的回报,占据大量市场。目前我觉得中资企业在刚果金可以在基础建设(修路、架桥、水、电、通讯等)、矿业、贸易(以轻工产品为主)、农业等方面有所发展。
      我期望在中非基金之类的组织支持下,民间和官方双管齐下,在非洲也搞得像东南亚一样,到处显示出华人的力量,让我们勤劳优秀的华人帮助非洲人民改善他们的生活。

    提示: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猜你喜欢

    无相关信息
  • 大数据时代会计管理的变革
  • 清华博士6年烧光3000万:现金流!现金流!
  • 如何交一份“双基础”模式下的财务报告
  • 我倒在了拼车行业疯狂补贴的前夜
  • 83天创业失败:方向+节奏,才是正确的战略
  • 智能结算系统助力高校智慧食堂建设
  • 每年10倍增长,因为做对了这几点
  • 网易是一家让人“看不懂”的公司
  • 主编推荐 ...
  • 打扮家斩获“2021年最具创新力家装平台”荣誉...

  • 一对一辅导前十名大智教育给出高中学习方法,建议收藏...

  • 潮动蓉城,中石油携手舒达源亮相成都国际车展...

  • 滚动新闻 ...
    新闻排行 ...
  • 风险提示: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关于我们 | 杂志简介 | 法律声明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E-mail: cbmag@163.com  律师团队:北京正大律师事务所  联系QQ:360737408
    (C)版权所有 中国商业期刊网     京ICP备1303470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