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述评>正文
  • 注册制推广至创业板 会给资本市场带来哪些影响

  • 责任编辑:新商业 来源: 中国商业期刊 2020-06-05 17:47:09
  •   118702750500.jpg

      文/宋向前   加华资本创始人

      改变总是从信念开始,绚烂终生于平凡。

      二十多年,金融商海起起伏伏,我时常自问,到底是什么令我坚持?它能否帮助千千万万的创业者守住一份事业?这个塑造并仍在塑造着我和许多金融从业者的资本市场,何时才能走向真正的公平规范,让落在发际的白雪值得,让日复一日的守候终能云开月明?

      去年12月,证券法修订草案确定了科创板注册制改革的方向,于我这正是晨曦的前夜。而今,创业板注册制的号角也已吹响,理性与感性交织之下,我将这万千思绪,诉诸笔端,与大家分享。

      2009年,创业板横空出世,资本市场竖起里程碑;2019年6月13日,科创板开板,中国资本市场开辟了新的试验田;2019年12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审议《证券法》修订草案,推动创业板及主板证券注册制;2020年3月1日,《新证券法》正式实施,明确提及科创板注册制试点。

      2020年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方案。证监会当晚即发行配套的制度修订草案,公开征求市场意见。

      这不是一条线性向上的时间线,它曲折迂回,饱含血泪。周期性危机、黑天鹅事件、国际经济格局冲击、全球疫情,外部变量从未平静。

      为什么站在市场中心呼唤注册制

      我是和中国资本市场同步成长起来的一批人。

      1990年,上交所开锣鸣市,几年后我便加入这个行业。尽管中国交易所的资金体量在世界范围内处在前列,但扣除新股发行、政策扶持等因素影响,中国资本市场在企业直接融资中发挥的作用,实则微乎其微。

      指数起起落落,如今也归于原点。

      如何分析这个问题?在我看来,金融市场主体失效的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基础设施的结构性失衡,其二是结构因素所导致的市场主体定位问题。

      我想重点谈谈第二点,这也恰是此次注册制落地后,可能会部分改善的关键问题——结构失衡背景下,监管机构、投资银行、拟上市企业三大市场主体的角色定位。

      在欧美等发达金融市场中,监管机构的作用主要在于功能监管,通过规范企业参与市场的行为,建立公平公正的运营体系。正是在发行股票与市场反应的相互博弈中,企业实现了价值发现。

      中国资本环境下,证监会的功能从行为监管变成了市场干预,审核制令市场供给错位,从市场需求向实业配置资源的资本市场功能也被削弱。

      正因如此,中国的投资银行体系角色严重缺位。大量的窗口指导、上市辅导、合规检查压力,使得中介机构在拟上市企业合规事务上耗费太多精力,却忽略了市场给予他们的使命——为股民、为股市、为社会筛选出优质、可上市、经营良好的公司,利用资本的力量杠杆化好公司的商业价值。

      相应地,经营良好的拟上市公司,也将提升经营能力的诉求变成了法律财务的合规改造。长时间的申报审查、上市辅导,审核卡顿,让资本市场中的信息流动与价格信号发生了严重扭曲。三年申报期间,企业稳住了业绩增长,但真正上市后却不得不面对生命周期中的衰退,成长期最大的价值红利就这样被错过了。

      注册制新风涤荡人心,雾霾里仍有光

      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前夜,我创立了加华资本,金融老兵又多添了一个创业者的身份标签。在这两个角色间切换,对资本市场的诡谲变化,我更能感受冷暖。

      这几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许多激励全社会创业创新的政策,新三板、科创板都是大刀阔斧实打实的激励。我看着许多年轻人走上了艰苦创业的道路,也亲自陪伴了诸多企业家成长为行业龙头。

      大风大浪见过不少,手上流过的资金少说也有800亿。还有什么问题是我始终难解的结呢?有的。

      这个倾注我二十多年人生时光的行业,似乎离真正的“价值创造”,总差着那么一小步的距离。我想,可能我这一生都无法离开这份事业了。但如果事业的根,扎在一抔失去营养的土壤中,再茁壮的树苗、再勤奋地浇灌,也无法栽培出一片茂盛的丛林。

      2020年开年,疫情肆虐、我意难平。作为第一批站起来呼吁政府托底的业内人士,我的立场不光是个投资人,更是中国社会里最普通的民众之一。我希望见过周期起伏、路远马亡、仍不弃远途的人,最终真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从科创板试点,债券市场试行到创业板草案,注册制的推行步步深入。疫情、瑞幸、中概股、当当,我们最近听了太多资本市场的坏消息,是时候来一剂强心针了。这次注册制快速推广至创业板,会给资本市场带来哪些影响呢?

      首先,金融市场会直接受益,底层基础设施的优化会带来资本市场供求关系、交易结构的逐步平衡。

      基础设施太重要了。我在许多场合都谈到过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方向性问题,一是科技创新,二是消费服务。其中,科技创新呼吁更多的资金资源支持,而消费服务则需要更加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

      同时,推行注册制更要关注顶层制度结构和法律体系的匹配。信息披露为主的上市环境下,提升违约成本至关重要,否则某些弄虚作假、欺瞒民众的企业伤害市场的行为将难以遏制。

      此外,中国创投机构发展走入3.0时代,一二级市场利润空间收窄后,真正懂行业、懂产业、深耕价值的投资机构会成为价值收获者。

      几十载背光播种、韬光养晦,如今优质资本与实业在更加健康的制度体系下相互促进,也在创业创新、技术迭代、消费服务、企业家精神、商业文明等诸多层面同频共振。这是我们乐于看到的局面。

      投资人与创业者,都需要来自主流社会更多的价值认同和身份认可,这对于中国经济的长久稳定乃至社会进步,都是非常重要的。

      注册制的步步落实后,此前说的主体角色错位也将会有显著改善。这是制度体系和基础设施变化双向激发的结果。

      投资银行专注于价值判断,为社会找到真正值得资本青睐的好公司;监管机构回归行为监管,通过信息披露、规范治理等方式稳定市场供需关系;优质的企业则能够专注经营,不必为合规改造、发行审核等焦头烂额。浪潮中裸泳的投资机构,也会逐渐被海浪击退,守正出奇的资本将赢得更多信赖。

      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红利,会吸引外资重新衡量A股的全球资产配置价值,对冲近期国际市场对于中国上市公司财务真实性的疑虑,以最快速度恢复国际资本环境对中国公司的信心。

    114938750500.jpg

      在国内经济转型升级期,特别是降低疫情对经济负面影响的背景下,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也会推动更多优质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提升资本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在这种动态变化中,资本市场逐步实现供需平衡,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自发而成。往小了说,这有利于对冲由于瑞幸事件引发的“中国公司经营质量集体遭质疑”的负面影响;往大了说,这更是我们依托健康规范的资本市场,进一步融合于全球金融体系的有利尝试。

      恒产者有恒心,企业家都期待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作为胸怀使命感的投资机构,加华资本应当发声,呼吁重构公正普惠的资本市场秩序,保持供需两端资源势能的充分释放,在博弈中实现平衡,在市场中发现、传递、创造价值。

      中国金融市场底层制度的不断完善,不仅让中国经济活水流动,更能调动全社会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它所产生社会效益之大,远胜于其对金融市场的初始功效。

      建立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在公平的市场秩序中建立全新的商业文明,我相信我们有能力做到;我也相信,这一切都会以注册制的层层深入为开端,成为未来巡航之标。

      每个个体都是社会的组成颗粒之一,我们都渴望“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能量感召,渴望在中国这座宏大的梦想舞台上演更多的奇迹。而奇迹是什么呢?奇迹本生于平凡。

      总有人在平凡中坚持、蜕变、创造,实现旁人难以达到的境界超脱,他们一生所能,都在为“人生价值”二字深情注解。

      当个体都心怀希望地向往美好生活,被赋予追求幸福明天的外部环境与权利,并且都有斗志去成就未来更好的自己时,“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将不是一句空话。

      更长远地说,这一轮的注册制改革,很有可能将激发更多个体层面的信仰和力量,在金融、经济、社会乃至哲学意义上,都会释放其巨大的变革势能。这能量之珍贵,或许要二十年后的我们,才会真正感受到。

      如今,机会正喷薄而出,真正有能力、有意愿的人,势必会在广阔天地间有所作为。或许不必二十年之久,或许它就在下一个黎明旭日。

      2020年无法重启,但希望仍在,希望永在。

    提示: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猜你喜欢

    无相关信息
  • 知名企业为何掉进保守型陷阱
  • 温州市工商联成功举办协会商会“两个健康”专题研
  •  投了一个多亿:看我如何把一个公司“干黄”了
  • 罗永浩:身处红海 所有努力都会被稀释
  •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导向性
  •  商学院要重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 刘永好:最困顿的时候我差点从岷江跳下去
  • 构建人力资源预警机制,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 主编推荐 ...
  • 打扮家斩获“2021年最具创新力家装平台”荣誉...

  • 一对一辅导前十名大智教育给出高中学习方法,建议收藏...

  • 潮动蓉城,中石油携手舒达源亮相成都国际车展...

  • 滚动新闻 ...
    新闻排行 ...
  • 风险提示: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关于我们 | 杂志简介 | 法律声明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E-mail: cbmag@163.com  律师团队:北京正大律师事务所  联系QQ:360737408
    (C)版权所有 中国商业期刊网     京ICP备1303470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