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访谈>正文
  • 茅理翔 家业要大胆交

  • 责任编辑:cbmag 2008-08-26 08:00:00
  • 茅理翔 家业要大胆交 坚决交 彻底交
    主持人:梦达
    嘉  宾:茅理翔
    编导:严鹏
      茅理翔,1941年生于浙江慈溪,在乡镇企业中,他先后担任十年会计、十年供销员,1985年,茅理翔以六台机床起家,创办慈溪无线电九厂,世界第一支电子打火抢由此诞生,并且一度占据世界点火枪市场50%的份额,他被外商誉为“世界点火枪大王”。1996年,茅理翔成功实现了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转轨,投资3000万创办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现任方太集团公司董事长。
      
      茅理翔功成名就后逐渐淡出企业管理,开始热衷于写书,热衷于到各大高校演讲。在他讲课和写书的过程当中,可以回想过去奋斗的历程,这其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有经验,也有教训。当年的“点火枪大王”如何在商海打拼?他又如何把自己创下的事业顺利地交到儿子手中的呢?
      主持人:茅总,当时方太油烟机出来的时候,正好赶上香港一个非常火的美食节目《方太美食》,方太油烟机和这个方太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茅理翔:我们去注册的时候是没有关系的,后来我们请她出来拍广告,作为我们广告的代言人,仅仅就这一层关系。
      主持人:为什么有了“方太”的品牌以后,还想到要找她来做代言?
      茅理翔:这件事是我去和香港方太谈的,谈了三次,最后她同意了炒菜有方太,抽油烟也要有方太。炒菜的方太都是她的,抽油烟的方太是我们的。
      主持人:为什么请她来做广告代言?
      茅理翔:很多人问我,人家都请美女,你为什么请老太婆?说实话方太播出阶段的广告影响力非常大,中科院一位广告心理学家马门超教授打来电话,他说茅董事长,你为中国广告界做了件大好事,把名人的名字跟品牌名字统一,名人的职业跟品牌行业统一,于是邀请我在清华大学召开的广告研讨会上发言。
      从做“方太”这个品牌开始,茅理翔的一举一动倍受大家关注。其实,做“方太”已经是他的第二次创业。1985年,44岁的茅理翔下海创办慈溪无线电九厂,加工生产电视机零配件。让茅理翔想不通的是,在电视机走进千家万户,市场发展如火如荼的年代,他的零配件却打不开局面,厂子濒临倒闭。为了生存,他只能寻找新的商机。于是,茅理翔看中了颇有市场前景的电子打火枪。
      主持人:后来您又发明了第一支电子煤气的打火枪,是什么灵感让你想要发明这样东西?
      茅理翔:实际上这是市场逼出来的。1985年,我专门给别人加工电视机的零配件,结果宏观调控后,电视机厂的产品都销不出来,20几个关系单位都停产了,我也只能停产。这个对我的打击非常大。半个月停工,一个月发不出工资,工人哭的哭、骂的骂,走的走。
      主持人:然后呢?
      茅理翔:在这个情况下,我通过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的朋友找到了方向。我过去和他一起做火柴生意的时候有过交情,他刚刚从日本回来,我问他有没有从日本带回一些小的电子产品,正好他带来一个电子点火器,我如获至宝,马上就带回来进行研究开发。
      主持人:当时你发明出电子打火枪,你的厂还是一个镇办企业,镇办企业有资格参加广交会吗?
      茅理翔:乡镇企业和私人企业没有进馆证,我就想办法进去。
        主持人:你想的什么办法?
      茅理翔:第一道门,我发现坐小车的人可以进去,我就租了辆车子进去,非常方便。第二道门,我转了一圈发现,老外进去的地方最安全,我就西装革履的提着箱子跟老外说Hello这么混了进去。
      主持人:进去以后有摊位吗?
      茅理翔:没有摊位我就拿出两只枪,一只脉冲枪,一只喷火枪。一边走一边演示我的枪,把老外都吸引过来了。
      主持人:广交会几天里你都这样游走,没有人来管你吗?
      茅理翔:马上出问题了。隔壁一个上海钟表进出口公司被我这么一弄,他的客户都到我的地方来了,他生气的说我这样有损中国人的形象。他发现我没有进馆证,马上叫保卫科把我抓起来。没收了点火枪,罚款300元。
      主持人:然后就回去了吗?
      茅理翔:回到宾馆,我拿了点火枪又回到展会门口,就在大会门口摆地摊。正好马来西亚的几个客商过来,他们看到电子点火枪觉得质量很好,就马上下了订单。我就这么打下了广交会的第一枪。
      
      广交会是国内最大的综合性展览会,由于历史长、影响广泛,很多商家把这里作为他们展示自己商品的舞台。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参加广交会可能是开拓海外市场成本最低的方法,也难怪茅理翔削尖了脑袋,一定要在广交会门口练摊。
      随着第一个定单的成功,茅理翔的生意越做越大,1995年,他组建了飞翔集团,茅理翔的电子点火枪产值已经达到了1.5亿,茅理翔成了名副其实的“点火枪大王”。看到茅理翔的成功,许多中小企业纷纷投身这个行业,于是,大大小小的点火枪品牌在市场上冒出来,点火枪的价格开始大幅度下跌。
      茅理翔:很快,周围有30几个家厂模仿我。原来广交会我独家垄断,后来有几百个摊位都卖点火枪。最后大家打价格战,从1.2美金降到0.3美金一个。我必须要寻找新的出路。

      但是新的出路在哪里呢?茅理翔和自己的儿子茅忠群却各有各的看法。茅理翔想做微波炉,他的儿子茅忠群却坚持做抽油烟机,为此父子俩争得不可开交。1996年,茅理翔最终被儿子说服,投资三千万生产抽油烟机。年轻一代的眼光和胆识第一次给茅理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主持人:1995年发生了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你的儿子在交大硕士毕业以后,本来是出国念博士的,但是被你执意地留了下来,而且还留在了自己的企业里面。
      茅理翔:如果我不经历第二次创业,我辛苦创起的这个企业,有可能垮掉。我和儿子说,等你博士回来以后可能我的企业就不存在了,我们赶快再创业,做一个新的产品,想办法第二次创业。
      主持人:当时你是想做什么?
      茅理翔:我想做微波炉,他想做油烟机。我做微波炉是因为觉得它相对来说科技含量比较高,第二个浙江省还没有一家厂做微波炉的,而且市里面一些经委领导支持我做微波炉,不支持我做油烟机,因为油烟机在浙江省已经被“老板”、“帅康”瓜分了市场,而且中国有两百多家油烟机厂。
      主持人:您的理由如此的充分,为什么最后还是被儿子给说服了呢?
      茅理翔:在他调查的过程当中,他发现了一个秘密,这个秘密惊动了我们,毕竟年轻人确实很厉害。
      主持人:什么样的秘密?
      茅理翔:他发现整个市场的油烟机已经开始疲软,销售不太好。他从上海和杭州一千个用户的书面调查结果里发现,大家认为中国的油烟机有六个问题,滴油、不安全、不美观、噪音过大、吸能不强、拆洗不便。为什么有这六个问题,他们追进去研究,发现中国的油烟机当时都是仿造国外的。
      主持人:仿造国外的产品?
      茅理翔:他发现了这个秘密,国外的油烟机技术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因为国外的烹饪习惯跟中国的烹饪习惯不一样。国外最多一个煎蛋,我们家三口人,焖糊热炒可能要四个菜,油会特别多。1996年的6月份,第一批产品推向市场,马上刮起第一股风,中国第一个的自行设计的流线型“方太”出来了,基本上把这六个问题变成六个优点,所以我确实很佩服,年轻人是确实厉害。{分页}

      当时的吸油烟机市场上,老板、帅康、玉立三个品牌已经是三足鼎立,占去了市场的半壁江山。这时候上吸油烟机项目,风险很大。对于茅家父子来说,除了在功能、质量上要做出特色,取一个响亮的名字,同样也非常重要。在这个问题上,茅理翔和儿子茅忠群再一次出现了很大的分歧。
      茅理翔:取名字的时候,我们父子之间第二次战略开始了。我想取名叫“飞翔”,但儿子不同意,他认为我们是做厨房类的产品,这个名字应该给女性,而且要和厨房比较贴近,他想了个方太。
      主持人:最后你又妥协了?
      茅理翔:我太太出来做工作,她说你内心上认为儿子讲的对不对?我说讲的对,她说既然讲的对,你就应该放下爸爸的架子。然后我就默认了。
      主持人:当时你说“只打价值战,不打价格战”,如果光打价值战,不打价格战的话,你不怕被别的品牌分了你的市场吗?
      茅理翔:这个问题我们父子俩思想非常统一。因为我第一次创业吃了亏,第一次电子枪做的是低端产品,低档产品很容易打价格战,我给人家打败了,有了教训。方太市场定位中高档,这个定位就决定了我们不打价格战,只打价值战。但是这个市场是很痛苦的,最痛苦的一年是1999年。我们在1996年、1997年,1998年冲上去跳到全国第三名,第二名时,我们的竞争对手慌了,马上定了一个价格战的低价机,远远低于我们的产品,当时低到三四百元一台,这样给我们压力非常大。
      当时我把总经理的位置给了我儿子,把销售权给了他,把压力也给了他。负责全国销售的天天给我儿子打电话,他们急了,问能不能把价格也降点。我儿子不同意,坚持不降价。晚上他们给我打电话,董事长你要管一下,总经理不听我们的建议,我劝他们说这是有道理的,我第二天马上写了一篇文章,叫《只打价值战,不打价格战》给全国的销售员。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方太”这个品牌就是父子联手的结晶。茅理翔坦言,“方太”是一个典型的家族企业,目前,国内很多家族企业在传承的过程中,面临着父子冲突、子辈冲突、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矛盾等风险,已经威胁到了企业的发展。怎么解决呢?茅理翔提出了淡化家族制度。
    主持人:中国很多的民营企业,都存在家族经营的模式,您觉得您把整个家业传给儿子,这个过程中有没有可以拿来跟大家分享的经验?
      茅理翔:中国现在的民营企业95%都是家族企业,有很多问题提醒了我,我发觉一个企业的两兄弟很团结,后来做到一个亿就出问题了。老大结婚了,老婆、舅子、舅子老婆20个人,你们来吧,都到这里来发财;老二也结婚了,老婆、舅子、舅子老婆30个人,你们也来吧,到这里来发财,全来了,500个工人,有100个都是家族产业,为了加工资,为了提干部,都会打仗、吵架。所以我提出一个淡化家族制,首先淡化经营权,公司里我是董事长,总经理是我儿子,我儿子下面所有的干部全部是引进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
        主持人:您儿子进入方太后,说亲戚朋友一个都不要,他可能会把以前跟你一起打江山的老部下,排除到方太的管理层外,这个事情你有没有压力呢?
      茅理翔:我弟弟的事给我压力非常大。我弟弟下岗后想进方太,而且起码要做个部长,如果进来的话等于违背了我们自己的诺言,我们怎么样面对职业经理人?干部队伍一个家庭成员都不能带,连我女儿也是在外面。
      主持人:你弟弟当时找你母亲求情了吗?
      茅理翔:他向母亲告状,母亲一边哭一边骂,说我是不孝子孙,自己发财了弟弟都不要,我说不是这个意思,但她说什么都不听。后来跪在母亲前面保证,保证会给弟弟解决好。每当说起这件事的时候,我是很痛苦的。
      主持人:不让家族过多的成员来插手管理层,这种方法会不会太极端?
      茅理翔:家族企业在创业初期配合会非常好,但是企业规模大了要做品牌,就要引进大量的现代管理制度,必须大量的引进职业经理人。如果家庭企业的氛围太重,职业经理人进来他们的积极性会调动不起来。

      在中国现有的300多万家民营企业中,家族企业占到80%以上。如今,这些在改革大潮中成长起来的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共同面临着一系列难题:如何解决家族模式与现代管理制度的冲突?如何实现企业顺利传承接班?如何把家族企业做成百年老店?这个话题成了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主持人:您向儿子交接权利的过程中,会不会出现交得不够彻底的问题,变成有两个中心。大家汇报问题的时候,需要向总经理汇报一遍,然后再要向董事长汇报一遍?
      茅理翔:我提出一个观点,大胆交、坚决交、彻底交。现在我干脆什么事都不管。
        主持人:现在称呼您茅董事长多,还是称茅总经理的爸爸多?哪种称呼对你来说被人叫得更多一点?
      茅理翔:现阶段还是称董事长的多一点,但是慢慢的,总经理的爸爸这个称呼开始也多了,到大学讲课后称茅老师的更加多了。

      民企老板们对家业长青的担忧,让茅理翔看到了一次新的商机,已经65岁的老茅决定开始人生的第三次创业。2005年,茅理翔在宁波注册了一家“家业常青”咨询公司,致力于传播他的现代家族制理论,培训民企老板们如何顺利将企业的权杖交给下一代接班人。
      茅理翔:我准备做一个接班人学校,这是个新的方向,我发现它非常重要。现在中国第一代企业家已经是55岁到65岁之间,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要培养接班人,怎么样培养好,所以我想成立接班人学校。
      有的已经接班了,有的准备接班,有的大学刚刚毕业,有的从国外留学回来,我就把这些人集中起来培训三个月,用特殊的教材来进行教育,通过市场调研以后,这个市场非常大。
      主持人:是不是也应该给准备交出手中权利的人开一个班?
      茅理翔:对,专门做了一个家业常青管理咨询录制培训班,三天时间,现在已经做了六期了,效果还不错。
      主持人:父子双方都来?
      茅理翔:是。通过这几年全国各地的讲课,我发现这个市场太大了,所以我准备第三次创业,这是件有意义的事,如果说能够做成,就是功德无量的事。
      茅理翔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喜欢不停地挑战自己。他说,他们这一代人已经把创业变成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经过十年的磨合打拼,茅理翔顺利地把企业的大权交到了儿子手中,同时也成功实现了企业的二次创业。

     

    提示: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猜你喜欢

    无相关信息
  • 于烈英:三十年对太极的别样情怀
  • 丛培刚:一心干好一件事 成就中国“辣根之父”
  • 四十年磨一剑 周德文一辈子为民营企业发声
  • 陈祥毅:契约精神的捍卫者和培塑者
  • 叶林:以工匠精神写就传奇一生
  • 一位民企老板的告白:提成工资制反而养了懒人
  • 荣金风:脚下这片土地让我充满力量
  • 记山东尚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编推荐 ...
  • 打扮家斩获“2021年最具创新力家装平台”荣誉...

  • 一对一辅导前十名大智教育给出高中学习方法,建议收藏...

  • 潮动蓉城,中石油携手舒达源亮相成都国际车展...

  • 滚动新闻 ...
    新闻排行 ...
  • 风险提示: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关于我们 | 杂志简介 | 法律声明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E-mail: cbmag@163.com  律师团队:北京正大律师事务所  联系QQ:360737408
    (C)版权所有 中国商业期刊网     京ICP备13034703号-3